第532章 副使落海-《大宋燕王》
第(3/3)頁
然而面對黑沉沉的大海,全速進行的船隊,即使戰船近在咫尺,也很難找到落水之地,況且陰沉的夜晚,海面上一丈之外幾乎什么都看不清楚,要想找到落水之人,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發個求救消息,不過是求個心理安慰而已,神舟甲板上的衛兵這么想,他們以為站在甲板上發呆的楊大人也這么想。
楊叢義在想什么,那些衛兵怎么可能知道?
遠處的戰船很快做出回應,調轉航向,燃起眾多燈籠,直向神舟方向。
他們明知這種海況和天氣,即使來了也是于事無補,根本不可能找到落水的人,但他們還是來了,因為他們是護衛軍,船隊遇到危險,需要幫助,他們就必須行動。
神舟沒有停止航行,也沒有減速,除非觸礁或是靠岸,否則任何海船中途都不能無故加速,或是無故減速,這是回易船隊的規矩。
還有,每艘船跟前船必須保持兩到三里的距離,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神舟也一樣,不能有任何特殊,絕對不能影響船隊正常航行,除非遇到特殊情況。比如風帆壞了,速度減慢,而這種時候,出問題的船就必須轉向,遠離主航道,不能擋住后面跟上來的船隊,畢竟一艘船轉向要比幾十艘船轉向繞行簡單的多,也省事的多。
湯鷽可能出事之后,船隊正常航行,從夜晚到黎明。
而楊叢義在甲板上站了一夜,直到天明,才在陸游和沈縉幾番勸說下,被衛兵扶回艙中休息。
陸游和沈縉站在甲板,眼往遠方,默然無語。
“怎么會這樣?眼看就到泉州,馬上就功德圓滿,湯大人怎么會落水?”沈縉想不通,心情沉悶,十分難受。
他認識湯鷽的時間跟認識楊叢義一樣久,雖然在回易中分工不同,但他跟湯鷽的交流和交往沒有楊叢義多,可他們依然算的上關系不錯的朋友,畢竟太學辯議那天算起,他們已經認識十年,前后共事也有多年,這些年來,除了太學那幾個交情還不錯的同窗,臨安的關系幾乎全在楊叢義和湯鷽身上,如今突然失去一人,如何讓他不難過,不上傷心?
“誰知道呢,世事無常啊!”
陸游也知道說些什么好,他跟湯鷽的關系雖然說不上多好,但也不差,有事還是能說事的,至于閑聊,他們沒有共同話題,也聊不到一起去,最關鍵的是湯鷽根本不會跟他閑聊,并且也很少見他跟楊叢義以外的人閑聊。
初時他還覺得奇怪,為何湯鷽除了對楊叢義,對其他人都很生冷,后來才聽沈縉講起他們二人原來是武學同窗,又一起授官入仕,更共同督造回易,護衛船隊遠洋出海,他們之間情誼深厚,旁人難以了解。
“湯大人出了意外,楊大人恐怕也會大受打擊,眼看船隊就要回到泉州,卻出了這等禍事,一起走了九十九步,最后一步恐怕要我跟陸兄多多擔待了。”
沈縉滿面愁容,眉頭緊蹙。
“沈兄放心,楊大人待我不薄,最后一步一定陪他好好走完,完成回易,向朝廷交差!”
陸游目光堅定,臉上神情不似沈縉那般悲愴,多了幾份肅然。
船隊繼續全速航行,一天后前隊進入泉州灣內。
按既定行程和計劃,回易船隊要在泉州停留半個月,進行小規模回易。
海船戰船入港,一一靠岸,護衛軍第一時間登岸,將泉州三大外港完全接管,回易船隊以外的船只暫時不得進港靠岸。
后方海上尋找湯鷽蹤跡的戰船直到船隊全部入港,方才傳來消息,他們在海上只找到一件外衫,像是湯鷽穿過的衣裳。
楊叢義看到那件衣裳,確定湯鷽落水逝世,頓時失聲痛哭,痛哭好友時運不濟,痛哭其大好年華,一腔熱血,為國捐軀。
哭過之后,將那件衣裳和留下的發簪一并收好,以便送回湯鷽的家鄉安葬。
隨后馬上手書兩封書信,一封送往湯鷽的故鄉劍浦縣,一封急遞臨安,向朝廷稟報回易副使在歸程途中落水逝世之事。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库县|
双城市|
石景山区|
泾源县|
新邵县|
东乡|
会昌县|
济宁市|
正宁县|
如皋市|
庐江县|
广水市|
宣威市|
中卫市|
托克逊县|
鄱阳县|
灵川县|
栾川县|
禹州市|
绍兴县|
宝清县|
辽宁省|
鄯善县|
利川市|
宝坻区|
观塘区|
布拖县|
扶绥县|
来凤县|
托克逊县|
江永县|
姜堰市|
乌什县|
自治县|
常山县|
扶风县|
长春市|
德安县|
洪雅县|
香河县|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