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招回參軍-《大宋燕王》
第(2/3)頁
不多久,大門打開,沈縉閃出門開,一見是楊叢義,頗為驚喜,急忙將他迎進門去。
三年不見,沈縉憔悴了幾分,看起來比東奔西走的楊叢義還要疲憊。
寒暄過后,二人在客廳聊了許久。
沈縉這幾年經歷比較簡單,當年從義烏回臨安之后,先是應邀幫江愷督造回易,一直忙到十一月份,直到船隊出海,因為他不想錯過去年春天的科舉,便沒有隨船出海,在臨安專心備考一年,誰知還是落榜,心灰意冷之下,他就回到鎮江老家了,如今在家無事,偶爾去私塾教教蒙學幼童。
有些話他沒說出口,但楊叢義從廳中陳設和他們杯中茶水,看出了些端倪,猜想他家中如今怕是有些清貧,否則以他太學學子的身份何以去教蒙學幼童?
楊叢義將這幾年自己的經歷簡單敘說了一番,便馬上說起回易之事,船隊今年冬天出海,現在已經做好準備,就等各地商賈將貨物運到泉州裝船,北風一來就能出海。
說起回易,沈縉一連問了多個問題,包括船隊規模,隨行人數,哪支軍隊護衛,哪些官員隨行等,顯然很有興趣。
楊叢義一一相告,而后直言,這次來鎮江登門拜訪,便是邀他同行,再赴南洋西洋海外諸國。
話音一落,未等沈縉開口,他把一張千兩銀鈔放在桌上,推至對方身前,說當年選將營辛苦將近一年,結果散的太匆忙,這是一點補償。
沈縉急忙推辭不受,連說使不得。
楊叢義告訴他,交情是交情,雖然說他找他們幫忙,但做的都是朝廷要做的大事,朝廷該給補償,朝廷給的錢,哪有不收的道理。
幾番推讓之后,沈縉最終將銀鈔收在手中。
至于協助回易,遠洋出海之事,他還得跟家里人商量一下,稍后給楊叢義答復。
一頓便飯的時間,沈縉便跟家人商議出結果,決定跟隨楊叢義出海。
當晚,楊叢義留宿沈府。
第二天一早,兩人辭別沈縉家人,匆匆離開鎮江府,趕赴臨安。
回到回易處,楊叢義、湯鷽、沈縉三人稍一商議,決定兵分三路。
由于回易處已經停止采購貨物,湯鷽不用繼續留在臨安,她可以先一步趕往泉州,提前做好接貨準備,走水路,還能順便將軍械押運到明州。
之前出海使用的針盤在宣威軍中基本丟失或是損毀,必須再趕制一批,臨安有許多能工巧匠,沈縉這些年對技術技巧類的東西研究的不少,技藝高超的工匠也認識一些,所以針盤制造的差事由他負責。
楊叢義還要去找陸游,沈縉都來了,他最好也能找到。
去軍器所領取了夠五千人打三場仗的軍資軍械后,立刻在錢塘江邊裝船,一切準備停當,湯鷽便帶領一百水手,將三艘裝滿軍械大船押往明州昌國縣。
而楊叢義給沈縉留下一筆經費之后,也很快渡江前往紹興山陰。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东县|
甘泉县|
友谊县|
资源县|
广饶县|
布尔津县|
安龙县|
德昌县|
大邑县|
沁水县|
庄河市|
临湘市|
龙山县|
新宁县|
江都市|
双柏县|
邢台县|
兰坪|
淮滨县|
德庆县|
安宁市|
襄汾县|
黎城县|
大姚县|
马公市|
阜南县|
南宁市|
甘孜县|
襄城县|
莲花县|
贡山|
苍梧县|
泰州市|
西丰县|
天津市|
吴江市|
德安县|
万盛区|
韩城市|
巴林右旗|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