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他們來了-《大宋燕王》
第(1/3)頁
除此之外,征用村民耕地尚未發放的錢也一并給了余玙,由縣衙直接發放給村民。
通過這場不算大的變故,楊叢義終于算是明白后世經常見諸網絡報道的拆遷征地是怎么回事了,選將營是使用土地的一方,其實他們沒有必要親自參與到征地具體事務之中,只要把錢給縣衙,相信縣衙一定會有辦法做的比他好,雖然縣衙可能會從中克扣一筆錢財,但這又有多大關系?
說白了,還是楊叢義想給普通百姓多一點好處,不但不想讓他們在土地征用過程中吃虧,甚至還想在可能的范圍內給他們盡量多的好處。
一畝耕地借用半年就給二十貫錢,二十貫錢足夠買十石白花花的大米,家有三畝地就是六十貫錢,完全夠一家五口吃好幾年,而半年之后他們的土地就會還給他們,只要重新深翻,馬上就能再次耕種,楊叢義給了他們足夠的好處。
還有他們那破舊的,幾十年上百年的老房子,一間房根本不值幾個錢,選將營預算買一間老房子的錢,完全夠他們蓋兩間新房,這等好事楊叢義只想親自給到最底層的百姓,讓他們真正享受到好處。
但真正施行起來,楊叢義才知他錯了,很多事還是要按既定規矩來辦,憑他后世的想法和見聞怕是要引發諸多難以預測的事端。
這個時代朝廷使用百姓的土地是否需要花錢,要花多少錢,其實他沒有打探過,只是覺得用了百姓的耕地,占了他們安身立命之地,就應該給他們足夠的好處,他的想法本身不錯,只是不應該親自出面來辦,若他一開始就找到縣衙,直接出一大筆錢,相信縣衙會在規定的期限內把地都征用到位。
宣威軍還是沒有消息,沈縉、李虎在城東東陽縣方向等了幾日,沒有探聽到半點軍隊調動的動向。昌國到義烏并不算遠,以時間來算,也就在這幾天了,楊叢義讓他們繼續在城外等待。
第二天,楊叢義、余玙帶著一眾吏目衙役沿著地圖標注,在大陳江河口五里之外,以江口村為中心,延南北方向劃出一個半圓區域,作為選將營建營之地。
這一片區域內有多少耕地,有多少百姓居住,楊叢義不再親自參與清查,全部交給縣衙,讓他們清查之后報上總數和明細即可,選將營的補償款也不再親自發放給擁有土地的百姓,而是把該出的錢都給到衙門手中,由他們征用土地,同時由他們發錢。
衙門的辦事效率很高,一天之內就把劃定區域內的耕地畝數核對清楚,共計征用耕地兩千三百七十六畝,并根據上繳田稅的記錄上報了田畝明細。
楊叢義對衙門上報的田畝數量沒有異議,既然讓他們辦事,該給的好處當然還是要給,只要不是太過份,他完全可以接受。
兩千三百多畝耕地,就要將近五萬貫錢,他從金華帶回來的銀子根本不夠用,便直接給了縣衙銀鈔,至于他們怎么換錢,那就是他們的事了,余玙久在義烏,他應該有辦法才是。
兩天之后,第一批江口村的百姓搬進了義烏城里,安置在縣學之中,當天楊叢義便將購買村民老房子的錢給到余玙手中,由他安排發放,與此同時也告訴他要按約定全額發放,不得克扣。
至于縣衙是如何說服村民沒拿到錢之前就改變主意,并搬進縣城來的,楊叢義沒有過問,縣衙應該有他們的辦法,他是殿前司官員,地方政務不是他能關心的,也不是他該關心的,前幾天那一出,已經讓他長了一些教訓。
不征地了,楊叢義節省下不少時間,他可以幫陸游分擔不少事情,人員招募、物資采購,每一件差事都不簡單。兩人暫時又做了分工,陸游負責采購物資和糧草運輸,楊叢義親自負責人員招募,這是他所擅長的,輕車熟路。
營造選將營需要平整地面,設計營房,住十天半個月的茅草房,軍隊隨便弄都沒問題,但要真正建的看得過去,能讓選將營統帥普安郡王安心住幾天,就不是他們能力范圍之內的事了。
楊叢義先在義烏縣廣發宣傳告示,高薪招募木工、泥瓦匠等建房必須人員,然后再通過他們的熟人關系拉來一起做工的熟人,兩天之內招募二三十人。
這點人數遠遠不夠,于是馬上安排陸游去一趟東陽,解決糧草和物資采購之事,順便廣發招募告示,他自己則親自跑一趟金華,除了招募建筑人才,又兌換了一筆現銀。
就在他們各自忙碌,為建營做初期準備之時,東陽方向終于傳來了宣威軍的消息,距離義烏已不到半天路程。
沈縉親自去蘇溪早已確定下來的建營之地勘察過,但江口村的搬遷近況他還不是很清楚,當李虎去縣衙探明,得知江口村已經全部遷移完畢之后,他心下大慰。
午時過后,五里亭外,東陽方向的官道上遠遠的出現一隊人馬,官道平坦,看不到隊伍長短。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阳县|
会宁县|
德化县|
保山市|
山东省|
乌拉特后旗|
明光市|
阿图什市|
瑞金市|
理塘县|
石台县|
拜城县|
北安市|
红原县|
滦南县|
上杭县|
遂宁市|
哈巴河县|
稷山县|
台东县|
泗水县|
和政县|
棋牌|
长寿区|
独山县|
遵义县|
清苑县|
高邮市|
容城县|
南开区|
喀喇沁旗|
祁东县|
洪江市|
辉县市|
永川市|
和平县|
麻江县|
应城市|
青冈县|
河北省|
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