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召集令-《大宋燕王》
第(2/3)頁
楊叢義道:“你看看召集令中是怎么寫的,里面寫的很清楚,每支禁軍只能有一支隊伍參加選將,一名將校,一指揮士兵,至于他們自己怎么挑選,派誰參加是他們內部事務,要他們自己處理。召集令中也寫了,表現較差的參選隊伍,在選將結束之后,將對全軍上下進行處罰,包括統制、統領。有此一條,就能保證他們自己派出最好的將校來,不然受罰的就是全軍。”
李虎道:“大人,這是不是有點復雜,要是他們害怕表現太差,沒人來怎么辦?”
楊叢義道:“殿前司有四十多支禁軍,想出人頭地的將校不會不來,畢竟這是個機會,有機會被皇上召見,這是多大的榮耀!怎么會不來。”
李虎道:“萬一各軍統制、統領從中作梗,都不派人來參加呢?”
楊叢義微微一愣,真會有這種情況發生嗎?
于是不由得問道:“選將是好事,他們為什么要從中作梗?”
李虎低聲道:“大人有所不知,我們選將只是針對年輕的將校,好處也是給了年輕人,跟那些統制、統領又沒關系,不光糧草餉錢要各軍自己出,來了萬一表現不好,還要連累他們,大人想想他們愿不愿意。”
楊叢義心下一驚,這個問題他確實沒想到,他考慮的全是年輕將校,告訴他們參加選將會什么好處,只要是有志青年,誰不想抓住這個機會拼一把,出人頭地往上走,可那些統制、統領呢?這對他們有什么好處?除了徒增麻煩、浪費原本屬于他們的錢財以外,確實沒有半點好處,既然如此,他們為什么要支持?
跟他們講選將事關大宋未來與江山社稷管用嗎?如果他們會管大宋山河百姓,打起仗來就不會臨陣脫逃,可事實上一旦打仗,沒多少統兵將領愿意往前沖,因為他們中的多數人要留著性命,與妻子兒女團聚,享受愜意的生活。
有宋一來,不知打過多少次仗,真正能同生死共進退的軍隊很少,哪次戰敗不是有人遲滯不前,或是臨陣脫逃?
整個南宋軍隊,自十年前宋金和議,岳飛、韓世忠、劉琦等幾大將帥死的死、退的退,軍中人心離散,個個都只顧通過各種方法撈取錢財,只關心自己的安危與享受,哪敢把大宋安危放在心上,那幾大執意與金人作戰的將帥不就是榜樣嗎?
現在各軍統領與統制,都是軍中老人了,誰沒經歷過十幾二十年前與金國的戰斗,誰不知道那幾大將帥的聲名,誰不知道他們的下場與結局?
此時那些統領、統制恐怕在意都是自己的好處,國家、百姓跟他們有什么關系?家國大事是朝廷那幫人考慮的,他們要做的就是放下刀槍享受和平。
所以,一旦多做事沒他們的好處,反而還要從他們的口袋里掏錢糧,這樣花費巨大的選將盛事,恐怕真沒幾個人支持。
楊叢義不得不慎重考慮這個問題,各軍統制、統領的想法得考慮進去。
“除此之外,還有什么疑問?”
李虎道:“大人,這里說參加選將必須要是滿編一指揮士兵,可據末將所知,每支軍中都不可能滿編,不管是什么軍隊,包括精銳禁軍,這滿編的指揮他們到哪兒去找,如果幾指揮合兵一處湊夠滿編指揮,那選將成功獎勵怎么分配?如果各指揮之間原本就有矛盾,合兵一處搗亂怎么辦?”
“第一個問題,贏得好名次,獎勵自然是分給參與選將的將士,第二個問題,如果有士兵搗亂,統兵將校可以選擇執行軍紀,如果軍紀松散,取得不了好成績,全軍受罰。兵與將的問題,各軍自己考慮,選將司不參與,表現好的獎勵,表現差的懲罰,如何表現,全在他們自己。”
李虎看著召集令又想了想,說道:“行軍線路自己定,有些駐軍距離婺州很遠,如果跑錯地方怎么辦?還有行軍路上吃喝無人供應,這對駐軍來說太難了吧,讓他們自己解決,估計會出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左旗|
莱西市|
孟村|
额敏县|
安康市|
崇明县|
安岳县|
蚌埠市|
重庆市|
赞皇县|
宜丰县|
吉隆县|
大同市|
威海市|
祁阳县|
张家川|
大安市|
溧阳市|
锦屏县|
勐海县|
西吉县|
昔阳县|
凌海市|
松阳县|
白城市|
宜兴市|
九江县|
平山县|
丹东市|
巩留县|
庆城县|
民勤县|
富宁县|
邹城市|
阿拉善右旗|
如皋市|
汾阳市|
隆安县|
许昌县|
台南县|
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