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占城消息-《大宋燕王》
第(2/3)頁
轉眼間兩個月過去了,欽州的天已經很暖,海風漸漸吹上陸地,吹進宣威軍營地,預示著他們該返回昌國了。
在宣威軍返回前夕,兩條船從南方大海靠近欽州海岸。
“快看,那是我們的船,他們肯定還沒走!”甲板上,士兵一見海岸停靠的數十條海船和戰船,頓時高聲呼喊。
“我就說嘛,哪有那么快,我們肯定趕得上。”另有士兵接道。
他們不是別人,正是去年南下占城,配合張彪和占城軍隊牽制李越邊境守軍的那支宣威軍。
“即刻靠岸,問問宣威軍營地在哪里?”潘誠來到甲板,看著不遠處的戰船,心里一陣陣暖意升起。
南下占城的宣威軍回到營地,很快消息傳開,眾人對他們既是羨慕又是嫉妒,因為他們面色紅潤,衣甲鮮亮整齊,而大部宣威軍征戰兩月翻山越嶺,衣衫破爛,鞋子破損。
眾人對他們的經歷十分好奇,問個不停。
楊叢義在欽州得知潘誠率軍返回之后,也是馬上趕回營地,與他敘談好久。
抓捕李越王子的任務早已結束,但關于宣威軍在占城與李越邊境的一切,大海阻隔,他始終沒有得到任何消息。
直到見到潘誠,他才得知宣威軍在南洋也沒閑著,著實打了幾場硬仗。
原來當初潘誠到達占城,將楊叢義的書信交給張彪之后沒幾天,占城國便同意派出邊境兩萬精銳協同大宋軍隊牽制李越邊境守軍。但那場牽制最終引來了李越大軍的報復,他們派兵三萬日夜猛攻邊境小城,要不是一千宣威軍冒死出城襲擾敵軍后路,那邊城就被李越攻破。此后幾個月內兩軍交戰多次,宣威軍伺機偷襲,斬殺敵軍數千人,甚至迂回到李越邊城,潛進城內放了一把火,一場火災之后,李越人再也沒有南下過。
據張彪所說,占城國得知那一戰讓李越邊軍元氣大傷,三五年內不能南下之后,他們國王十分高興,賞賜大宋軍隊金銀珍寶數箱,土地十里。并且今年要派使者北上祝賀天申節,到時候還要啟奏大宋皇帝,好好嘉獎留守在占城國,為占城和平做出貢獻的大宋軍隊。
楊叢義對張彪、潘誠在占城國的表現十分滿意,特別是張彪,他能在占城站住腳,獨擋一面,這次又得到占城國王賞賜和欣賞,他在南洋便會更加穩固,待幾年返回大宋,一定也會封官授職,如此一來,也不枉當初把他從太湖縣帶出來。
聽潘誠說,張彪的宣威軍雖然只有一千人,但現在裝備十分精良,人人都有一副鐵甲,刀槍難傷,比起大宋最精銳的禁軍也毫不遜色,據說那鐵甲全是他們做生意賺錢買來的,看著著實讓人羨慕。
楊叢義聽了這話卻是微微一驚,張彪居然有這個頭腦,在占城做起了生意?
隨后便想開了,占城那么好的位置,東西貨物中轉之地,不做生意,還真說不過去。海洋貿易一本萬利,賺來數千副鐵甲真的不算什么。
宣威軍待在昌國連飯都吃不飽,也沒人管,沒人要,要不要也學學張彪,做一做海上貿易,賺點飯錢,隨即心念一起。
宣威軍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從昌國、占城、三佛齊國,一直到天竺,一路都有他們的人,要賺錢還是很容易的。
但昌國在明州,離臨安實在太近,要是被發現,不知道會受什么懲罰,關鍵是楊叢義也不知道大宋軍隊做貿易是不是會觸犯朝廷禁忌。
古代朝廷控制軍隊,靠的就是控制糧草和軍資供應,如果軍資糧草完全自給自足,朝廷對他們哪里還有控制力。大宋對軍隊的控制格外嚴密,朝廷斷然不會允許軍隊脫離控制,軍隊經商賺錢養活自己,更換裝備,絕對是找死的行為。
楊叢義是要一步步往上走的,他只能往朝廷跟前靠,跟朝廷的關系越近越好,讓宣威軍賺錢換取糧餉,想也不能想,最正確的做法就是向朝廷討要糧食和軍資,讓朝廷明白,宣威軍離了他們就活不下去,這才是朝廷和皇帝最想看到的吧。
想通了這一點,楊叢義瞬間對以后的路充滿了信心,同時也明白了,為什么宣威軍回到昌國之后得不到朝廷半顆米。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港市|
温宿县|
衡水市|
大洼县|
灵璧县|
同江市|
灵璧县|
伊金霍洛旗|
方城县|
南溪县|
平江县|
准格尔旗|
六枝特区|
望奎县|
兴和县|
玛曲县|
桂阳县|
观塘区|
中牟县|
手游|
新龙县|
杭锦后旗|
嘉兴市|
阳东县|
大埔县|
临猗县|
博白县|
和田市|
绥滨县|
井研县|
枣强县|
江西省|
玉树县|
泉州市|
贺州市|
古蔺县|
绿春县|
武邑县|
临漳县|
江北区|
吴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