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天時地利-《大宋燕王》
第(1/3)頁
使者回頭一望,城頭上已經掛上了宋旗,河靜城已是大宋國土。
五天之后,升龍方向將安南國王之子送來河靜城。
同來的使者告訴大宋使節,圍困大宋使團之事與安南國王無關,全是安南國之子,他自作主張,從中作亂,想讓大宋與安南結怨,甚至發生戰亂,他好趁機作亂,搶奪安南王位,如今真相大白,安南國王愿將這不肖子孫交給大宋處置,。
顯然這是一個借口,但戴驄默認,楊叢義也并未反駁。
安南之事,有個交代,總算告一段落。
隨同安南使者,一起到達河靜城的,還有六車金銀珠寶。
一起來的還有一封,是安南國王親筆書信,信中說出使之事就此作罷,安南出了這等事情,朝政已然不穩,此時不能隆重接待大宋使節,若大宋使節從南洋返回時,還能經過河靜,他必然親臨河靜城,迎接大宋使臣前去升龍。信中還說安南不日將派遣使臣前往臨安朝賀、賠罪。
出使之事,眼見如此,戴驄也毫無辦法,只能就此作罷。
前前后后已經耽擱了一個多月了。北風已經減弱,基本難以順利前行。
畢竟如今河靜城已在大宋統治下,若就此不管,也說不過去,但若真派人留守,使節團和宣威軍也派不出人手。
雖說有不少安南人,如今已經投靠大宋,但只派他們在此看守,怕也難以奏效。不得已之下,兩人商量一通,只得放棄。
且安南人,留守河靜城,楊叢義和戴大人都不是很放心。但若拱手把它讓給安南人,又有些許不甘心。
隨即任命刺史李全為大宋慶靜州留守,統管河靜城方圓二十里之地,手下一眾屬官,全部歸附大宋管理。
城頭宋旗不動,若有人膽敢侵犯,可派人渡海前去瓊州,或廣州,向大宋朝廷匯報。
一番安排之后,使節團隨即決定離開河靜城南下。至于是坐船,還是陸路,還不太方便安排。
先前收服的兩千余安南軍隊,楊叢義執意帶走。安南出這種事情,南洋諸國是否也會有事,他尚不清楚,多帶些人,或許也是助力。
離開河靜城是走陸路還是水路,楊從義與戴大人也有分歧。只有五艘船,但人已有三千多。
無奈之下,再次兵分兩路。三艘海船,兩艘戰船,有戴大人的帶領。從海路南下占城。楊叢義則帶領兩千余宣威軍從陸路南下占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桂县|
拉萨市|
平潭县|
阜阳市|
甘孜县|
盐城市|
嵩明县|
库伦旗|
宁强县|
融水|
和龙市|
泸溪县|
平塘县|
长武县|
昌宁县|
吴川市|
胶南市|
敖汉旗|
行唐县|
苍溪县|
林甸县|
类乌齐县|
安化县|
广灵县|
安阳县|
建平县|
项城市|
巴楚县|
河西区|
霍林郭勒市|
永靖县|
石河子市|
民乐县|
秦安县|
永泰县|
富锦市|
镇雄县|
图们市|
武清区|
江门市|
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