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使節登陸-《大宋燕王》
第(1/3)頁
第二天巳時,出使船隊在一前一后兩艘戰船護送下離港,前往安南。
楊叢義所在的戰船三號行駛在前,開路導航,海船在中間,張彪所在的戰船五號在后。
船隊先沿海島南下,之后轉而往西,直奔安南。
關于航線和停靠之地,出發之前,楊叢義就跟戴驄商量過,此次出使安南不宜直接去安南國王所在的國都升龍,既然大宋是天朝上國,一踏上安南國土,安南國王就該親自前來拜見、朝賀,所以船隊停靠的地方不能離升龍太近,太近了顯示不出國王的誠意,也不能太遠,太遠也耽誤時間。
戴驄在朝中為官多年,對此豈有不明之理。
安南原是中原王朝的疆土,因為變故才獨立成國,只要大宋不承認,在法理上安南依然是大宋的土地,安南多次進貢,大宋朝廷也沒賜它國名,這便是給他敲打,告訴它獨立就獨立,但不要在邊境惹事,表現好,賞賜一個國名,正是承認你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不會派兵征伐,但如果表現不好,隨時要派兵把安南重新歸入中原王朝治下。
對于這樣一個地位尷尬的國家,戴驄是天朝上使,自然沒有去升龍見安南國王的道理。
由于都對安南不是很了解,所有人都沒來過,只是隱約知道幾個地名,具體在何處,卻不是很清晰。
但這個問題難不倒楊叢義,悄悄拿出地圖一看,安南所有大點的城市基本都在沿海,到了安南境內,沿海北上三四百里,差不多也就到離升龍不遠的地方了,那里地勢平緩,應該有大城才對。
船隊向北之后,逆風而行,風帆用不上了,只能用槳,航行速度降低很多,一天只能行船五十里左右,足足用了五天時間,才進入安南境內。
費了一番周折之后,才打從漁民口中聽到,大城在北邊百里之外,要駕船兩天才能到,走陸路要三四天。
船隊當然不會走陸路,便又向北繼續行駛兩天。
這天在船頭眺望的楊叢義終于看到較大的如海口,從入海口看,河流不小,有大河附近就有城鎮居民。
“大人,我們是不是要在這兒靠岸?”甲板上有軍士也發現了海口和和海口附近人為修整的痕跡。
“后船減速等待,我們先去察看。”楊叢義隨即下達命令。
軍士立即去傳令轉向,甲板的旗手也準備好用旗語聯系后船,等戰船調頭,后船看得到前船船頭,旗手舉起黃旗便開始打旗語“減速航行,確認安全”。
后船收到指令,一聲令下,水手便將木漿一橫,片刻之后,海船停在海中,離海岸不過兩里遠。后又掉頭向后船傳達相同的指令。
等三艘海船和一艘戰船全部朝向海岸停船戒備,戰船三號已經快要靠岸。
戰船緩緩靠近海岸,最終在離海岸五十丈距離沉錨,在海港附近停止航行,而沒有直接靠岸。
“升旗!”
楊叢義一聲令下,一面金線織就的“宋”字大旗升上桅桿頂頭,隨風伸展,獵獵作響。
“肅整軍容,戒備!”
宋字大旗升起,楊叢義隨即再下一令。
甲板上兩百宣威軍一時間槍在手中,弓背身后,嚴望海岸,一片殺氣騰騰。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林县|
神农架林区|
贡觉县|
新河县|
启东市|
汉寿县|
富顺县|
杭锦后旗|
永胜县|
滨州市|
怀仁县|
巴里|
舒城县|
浦江县|
镇沅|
道孚县|
张家港市|
东台市|
绵竹市|
天门市|
英吉沙县|
城口县|
高青县|
昌江|
博白县|
德令哈市|
冷水江市|
琼中|
讷河市|
肇源县|
南通市|
牙克石市|
淮阳县|
洛阳市|
名山县|
崇礼县|
上蔡县|
新河县|
博客|
隆林|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