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大制魚面-《大宋燕王》
第(3/3)頁
朝廷雖不讓各軍隨意招募流民入伍,但宣威軍新建,兵員不足,缺額不少,招募流民充軍,也合情合理。明州受災嚴重,府庫賑災糧不足,有宣威軍出頭招募災民、流民入伍,把災民、流民帶走,給州府減輕賑災壓力,州府自然樂見其成,也不會從中作梗,更不會使花招拖后腿。
宣威軍在明州打出招募旗號,四處宣揚:入宣威軍,每天有肉,一天兩頓飯管飽。
對災民、流民來說,別說吃肉,只要能吃口飽飯,讓他做什么行。招募消息一出,明州各縣的災民、流民蜂涌而來,五天時間招募了整整三千人。江愷一看人數已經差不多,第五天晚上就停止招募。
由于明州缺吃少喝,每天招募到的人,第二天一早就直接送往昌國,帶去正在修建中的靶場駐守。
等江愷隨最后一批招募到的災民、流民返回昌國以后,首先解決他們吃飯問題,跟宣威軍一樣,一天兩頓,有米有肉。招募到的這三千人幾乎都是農民,只要給他們鍋碗、糧食和魚肉,他們就能吃飽飯,能吃飽飯就很滿足。
解決了吃喝問題,接下來就是整軍,把他們三千災民、流民整成軍隊,并不容易,但好在這批新軍聽話,在他們看來,誰給他們飯吃,他們就應該聽誰的,這天經地義。于是江愷請教導團來整頓三天后,新軍也能聽得懂命令,列的好隊。
之后又從宣威軍里調進幾個老兵加入新軍,從早到晚,天天帶著他們進行隊形隊列訓練,讓他們養成服從命令的習慣,明白什么叫軍紀。訓練半個月后,他們看起來已經算是軍人,而不再是農民,從此開始訓練減少,用大半時間來勞作,為高強度訓練的宣威軍做后勤輔助。
宣威軍吃了一個月的清蒸魚、水煮魚、水煮魚丸,滿身魚味,一到吃飯時間,看到魚就惡心的想吐。新軍負責后勤,就有了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研制魚肉新做法,制作魚面,改善宣威軍飯食。江愷把制作魚面的方法拿出來,讓新軍中廚藝精湛的人試做,經過幾次嘗試之后,那些人就熟練掌握了制作魚面的方法和技巧,開始在全軍中教授。
同時,在江愷與縣令談判,將魚肉價格降到五文一斤之后,昌國縣衙送來的魚肉逐漸增多,每天從一萬斤,增加到兩萬斤,不久之后增加到三萬斤。新軍來魚不拒,小魚當天水煮吃掉,大魚剔骨剁肉之后和面,全部制作成魚面。
當全軍第一次吃到魚面的時候,許多人激動的留下淚來,終于不用天天吃魚,終于不是滿滿的魚腥味,魚面一時之間代替了米飯。不過幾天之后,宣威軍做出了強制性的飯食要求,一天兩頓飯,只能吃一頓魚面,魚面由新軍每天按量供應,各營隊伙食長不得多要,不得隨意更改。
當送到新軍的魚肉每天達到兩萬斤以后,全軍七千多人就已經吃不完這么多,每天多做的魚面自然就要曬干保存,留作軍糧備用。
隨著新軍制作魚面越來越熟練,每人每天制作十斤不成問題,但江愷隨即給每個小隊分工,有的專職清理魚,有的專職剔骨剁肉,有的專職和面搟面,有的專職架鍋上籠蒸面,有的專職切面,有的專職曬面儲藏。
如此一來,制作魚面的效率又增加不少,每人每天平均制作二十斤都不成問題,生魚的需求量又進一步增加,要求縣衙多多供應,這可把昌國縣令高興壞了。
昌國海里的魚多的是,要多少有多少,以前不值錢,現在遇到這發財的好機會,縣令怎么可能放過,當即下令采珠的全部開始捕魚,又放出話去,稅收可以用魚來抵。
這個話一放出去,捕魚的數量大幅增加,每天送到新軍的魚肉一下從三萬斤增加到四萬斤,不久之后增加到五萬斤,最多的時候達到六萬多斤。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皋市|
白城市|
称多县|
大埔县|
宿迁市|
定安县|
如皋市|
甘洛县|
克什克腾旗|
右玉县|
西充县|
尚义县|
喀什市|
松溪县|
正蓝旗|
昂仁县|
双鸭山市|
旺苍县|
临汾市|
华安县|
文登市|
定安县|
揭阳市|
湘潭市|
宜宾县|
隆安县|
鄂托克旗|
卢氏县|
无棣县|
腾冲县|
东乡族自治县|
依兰县|
新绛县|
西和县|
昌平区|
尼勒克县|
石嘴山市|
施甸县|
贡嘎县|
万州区|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