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造船招募-《大宋燕王》
第(2/3)頁
泉州造船廠的事情談妥,楊叢義決定去一趟廣州,但在去廣州之前,他去了一趟市舶司,再次拜訪市舶司嚴大人。年初請嚴大人幫忙招募一些舵手、水手,這次過來,自然要去看看結果。
從市舶司出來,楊叢義臉上的神情還算輕松,已經登記的舵手、水手有一百多人,等船隊真正組建起來,前來應征的會更多,招募百十名舵手,應該不成問題。
至于讓幫忙招募熟悉去大食水路的大宋商人或舵手、水手卻是一個也沒有,去過三佛齊國和占城的倒有一些,再往西就沒人去過。雖有些大食商人遠渡重洋,現在還在大宋,但他們都是乘小船沿陸地邊緣行進,他們走的海路,大宋海船幾乎不能行走。
泉州沒有,不知道廣州有沒有。
兩天之后,楊叢義啟程離開泉州,催馬趕往廣州。
在離開泉州前,給湯鷽寫一封信,信中告訴他海船建造進度,現已有三十艘海船可用,若臨安無事,可以提前來泉州,做商品物資交割的準備工作,順便在泉州港附近建立回易督造處。
半個月后,楊叢義順利抵達廣州。
從泉州開始,越往南邊越荒涼,路過的城鎮都很小,一個縣城的人口規模還不如江南,甚至連淮西的小鎮也比不上,等到了廣州,才稍稍好起來,城里的人多了,街市也熱鬧一些。
騎馬穿街而過,街市上時不時可以見到外國人,看依著打扮和膚色面相,基本也可以看出有來自南洋諸國的,天竺地區的,大食地區的,廣州城里的外國明顯比泉州要多。
楊叢義先找去了市舶司,把來意說明,主管市舶司的是一個年紀很大的官員,已經連話都快聽不清楚,楊叢義不得不一再提高嗓門。經過好一番折騰,才了解到一些廣州港回易情況。
廣州港從唐朝起就是外商很多的南方大港,南洋諸國前來朝貢,必須要在廣州港上岸,然后走陸路進京,那時候來廣州的外商都由朝廷派宦官管理,跟現在有所不同。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現在來廣州的外商更多,每年足有上千人,但由于路途遙遠,海路不安全,來做貿易的基本都是方便操縱的小船,最大的船也不超過一千料,帶來的貨物有限,運走的貨物也十分有限,每年的外商交易額不超過五百萬貫。
原本想請市舶司幫忙招募幾個去過大食等地的大宋客商或舵手,但看年紀大了的官員耳朵不行,交流起來十分不便,也就只有好放棄,等把造船之事確定下來,有時間再自己招募。
辭別市舶司的官員,楊叢義催馬去找造船廠。廣州的造船廠不少,大大小小五六個,但會造尖底海船的,還真不多,跑來跑去找了一整天,只找到一個。
找到主管船廠事務的官員,亮明身份,表明來意后,楊叢義不啰嗦,直接就把三個月要三十艘兩千料尖底海船的要求說給對方聽,問他們的船廠能不能在三個月建造出來。
那官員直接就回答不能,他們建造的船不少,但尖底海船不多,一年也就那么幾艘,用來做南洋回易。現在三個月就要三十艘,他們三年都造不出來。
見對方沒有造船的欲望,楊叢義直接告訴他,兩千料的尖底海船,一千貫一艘收購,即使是舊船,只要下水不超過三年,也是一千貫一艘收購。
果然在優厚的銀錢誘惑下,對方對建造海船產生了興趣,開始松口,三個月內湊齊十艘船沒有問題,再多就難了,他們平常很少造尖底海船,工匠不多,三個月最多能造出五六艘來,再購買幾艘舊船,加起來十艘應該可以。
楊叢義也頗為無奈,這么大的廣州港,建造的海船居然會這么少。十艘就十艘吧,雙方當即談好造船的細節問題,簽訂契約,先付六千貫錢,等十艘船在九月底之前送到泉州港,再付剩下的四千貫錢。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河县|
庆云县|
贵定县|
越西县|
甘南县|
广水市|
大同市|
邵阳市|
五大连池市|
阳曲县|
大英县|
宁夏|
安吉县|
仁化县|
玛纳斯县|
祁连县|
东源县|
赤水市|
鲁甸县|
潮安县|
澄城县|
成安县|
邓州市|
常州市|
镇坪县|
乌拉特后旗|
铜陵市|
峨眉山市|
互助|
晋宁县|
新昌县|
鄂伦春自治旗|
榆树市|
富平县|
利川市|
客服|
高陵县|
桃园市|
南昌市|
安国市|
兴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