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新軍遠行-《大宋燕王》
第(3/3)頁
朝廷調撥的一萬貫軍費,趙安已經全部領取,至于軍器鎧甲等物資卻是一件未領。
由回易督造處調撥的五萬貫軍費,楊叢義想一次全部支取,黃大人一口答應,沒有意見。五萬貫又不是多大一筆錢,回易督造處的現錢還有一百六十多萬貫,根據湯鷽所說,支付完官窯、織錦院的成本費用后,能剩余七八十萬貫,全都可以用在船隊生活物資采購和日常開銷上。
第三天,楊叢義拿到兵部發批的宣威軍五千人軍資軍械領取文書,直接來到軍器監。
軍隊領取的物資都是制式軍械,軍服、鎧甲、兵器,想要特殊的東西要特批,比如楊叢義心儀的火器,這種東西一般軍隊無法領取,剛剛建軍的宣威軍自然沒有資格。
火器在此時還沒有特別大的發展,只是*包爆炸的聲音特別大,在守城之戰中有些用處,當年金人進攻汴京城,李綱憑借霹靂彈,也就是*包,把金軍阻擋在城下很久。*用于軍事的時間不長,在戰爭中的作用還不大,主要功能還沒有脫離火攻的范疇。
軍器監有*作坊和火器作坊,*、火器基本都供給給了在宋金邊境地區駐守的軍隊,宋金議和后,沒有了戰爭,*、火器作坊人數銳減,產量也大為減少。
楊叢義對*武器沒有特別的愛好,因為這個時候還都處在初級階段,用處并不大,但要想弄些*研究一下,那也不難,等以后有時間再說,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先到明州建軍,督造船隊,出海回易。
五千人的軍械能堆成一座小山,楊叢義搬不走,他只是在倉庫里看了看,約好三天之后再來領取。
諸多軍資要運到明州,經錢塘江走水運,當然要比陸路方便太多。
錢塘江邊江船無數,大大小小,數不盡數。江水雖淺,但不論大船小船全是平底,倒也不會擱淺。經過考察,楊叢義付錢預定了兩艘三天之后要用的大船。
諸事完畢,楊叢義打馬返回德清縣,召集眾人商討行軍之事,最終決定由教導團和江愷、沈縉等人帶領新軍直接南下,繞過臨安城,從陸路經紹興府,東行到明州昌國縣,與先期到達的宣威軍匯合。
楊叢義自己則親自帶領一百人去臨安領取軍械物資,經水路去明州,如果順利,他能先到,進行協調,提前做好安排。
分工完畢,做好安排,楊叢義帶著一百人,再次回到臨安。
時間緊張,楊叢義也顧不得再去回易督造處,直接帶人去軍器監領取軍械物資,一車一車運往錢塘江邊裝船。五千宣威軍物資,整整裝了一天,期間他又帶人去支取了五萬貫軍費,一并裝船。
這次離開臨安,估計短期內不會再回來,楊叢義去跟湯鷽做了簡單的告別,兩人都忙的沒有白天黑夜,也只能簡單聊幾句。
湯鷽提醒他,有時間去看看海船建造的怎么樣了,不少大商賈已經準備好運送商品物資。五十艘大船的物資裝運和清點要花費不少時間,況且裝船也不可能那么順利,一次全部都能裝完。全國各地的商品運送都有先后,幾乎不可能要求他們在出海前一個月送到泉州,若有海船建好,有些商品便可提前裝船,能節省不少時間。
造船之事,楊叢義也很想親自去看看,但新軍一天沒到明州駐扎訓練,他就不敢松懈,不敢離開,畢竟軍隊一旦出問題都不會是小事。等新軍到明州營地,他便可去泉州督造海船。
兩人簡單的交流,最終談的還是回易督造之事。湯鷽晚間有商賈宴請應酬,楊叢義對兩艘裝滿軍資的江船也不放心,隨即道別,各忙各自的事情。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漠河县|
常州市|
太谷县|
栾川县|
深州市|
嘉善县|
台前县|
衡东县|
宁明县|
凤冈县|
肥乡县|
密云县|
鲁山县|
祁连县|
济宁市|
成都市|
湖州市|
南木林县|
广东省|
巴林左旗|
荔波县|
聊城市|
承德市|
会同县|
奉节县|
扎鲁特旗|
云安县|
甘肃省|
抚顺县|
建瓯市|
祁连县|
景宁|
庆安县|
阿城市|
石首市|
黄龙县|
沧州市|
宿松县|
东明县|
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