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郎君風流-《大宋燕王》
第(1/3)頁
“楊兄,明天休息,我們出去看燈吧。”一天緊張的學習之后,回到齋舍湯鷽就興奮的邀約楊叢義。
楊叢義沒洗臉就和衣躺下了,只聽他回道:“不去,大半夜出去不安全。”
其實只是沒錢,還有就是不想陷入繁華安寧的迷夢。
湯鷽盯著他問道:“上次回來,就感覺你最近有點奇怪。怎么了,能說說嗎?”
楊叢義坐起身來,看著湯鷽,十分認真的問道:“你覺得臨安跟你們南劍州相比如何?”
湯鷽不知何意,卻也回道:“自然比我家鄉好千百倍。”
楊叢義又問:“你想一直留在這兒是嗎?”
湯鷽道:“想,可我不可能在這兒一直待下去。”
楊叢義道:“想就夠了,可我不想,我不想去了解它,走的太近,我怕舍不得離開。”
湯鷽道:“你為什么不想?臨安這么美,是大宋最繁華的地方。多少人夢寐以求,就是想來看一眼,比如我爹我娘,但路途太遙遠,他們想來都來不了。”
楊叢義笑道:“你覺得臨安像什么?”
湯鷽覺得莫名其妙,反問道:“我不知道,那你覺得呢?”
楊叢義道:“我覺得像一場夢,一場虛幻而美麗的夢。”
湯鷽道:“臨安確實非常美,可它實實在在的就在這里,怎么會是虛幻?”他覺得楊叢義很奇怪。
楊叢義道:“如果你是金人,你現在就在臨安城外,你覺得你多久能打下臨安來?”
湯鷽正想反駁,嘴一張卻沒有發出聲音。
楊叢義道:“只言西湖好,不忍見兵戈。你看看臨安,滿城的達官貴人,誰還記得汴京?誰還記得故土淪喪?幾年安穩日子過的,全都忘了。”
湯鷽承認他說的對,但還是爭辯道:“臨安是安穩,但金人跟我們隔著淮河,隔著長江,怎么可能打到臨安城外?”
楊叢義道:“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海船,一艘能裝幾百人的海船,金人搜集幾百艘海船,幾天之內就可以從外海直入杭州灣,幾個時辰就到清波門外,你說他們不能來?”
湯鷽沒有再繼續爭辯,沉默良久才道:“你是擔心像臨安這么好的東西,看過之后,如果有一天沒了,心疼可惜,因此干脆不看?”
楊叢義道:“差不多吧。”更多的他就不想說了,臨安城一片祥和,這個時候你去說打仗,口水都能淹死你。
湯鷽卻道:“就因為以后可能再也見不到,更應該好好領略一番,不然不是更為可惜,多少留個念想不是?”
楊叢義道:“我們不一樣。臨安再美,終究與我無關。除非哪一天,金人退出燕云十六州,不然臨安我不會久留。看燈什么的,你自己去吧。”
湯鷽道:“一個人去多沒意思。你不去,我也懶得去了。”
休息日,楊叢義、湯鷽繼續看書背書學習。
所有學習的課程內容,前一天學,后一天就要檢查,不說會完整的背誦,至少要讀的連貫,說的出意思。對武學生的要求并不高,要是他們學完就能背誦,那也不可能來武學,去考太學不是更好。
雖然先生不需要所有人都能背誦,但楊叢義對自己有要求,畢竟他也是讀了十幾年書的人,當天學習的內容不多,就一兩百字,當天不能記住背誦,那就太說不過去。因此每次先生檢查,他都會,每月考試也都是優等。沒有背景,就得努力,不然如何實現理想與抱負。
轉眼又是兩個月過去。
“楊兄,明天我們去西湖走走吧,你都兩個多月沒出去了,據說三月的西湖很美。”
楊叢義笑道:“也好,去城外透透氣,來臨安這么久,還沒去過西湖。”
這日一早,楊叢義與湯鷽練完功,梳洗一番,換了便衣,西出涌金門,去游西湖。為什么要換便衣?太學生太多,與他們遇上少不得被奚落受氣,換了衣衫,不理他們就是。
三月的西湖,楊柳垂岸,綠樹成蔭。一陣輕風,柳枝隨風輕搖,驚起水面幾只水鳥,它們撲騰著翅膀,飛去湖中遠處。
綠茵碧水,白云藍天,湖中遠處幾只畫舫悠悠游蕩,隱約飄來絲竹吟唱之聲。
湖邊游人三五成群,文人雅士,書生貢員,老爺仆人,娘子丫鬟,形形*,川流不息。
三月時節,天清氣朗,恰是游湖時光。
不遠處,一車隊沿湖邊緩緩駛來,敞篷車駕行駛在前,由兩匹純黑高頭大馬牽引。幾十人的馬隊緊跟在后,馬上眾人著裝統一,表情嚴肅,不是游湖模樣。
湖邊行人紛紛避讓。他們久居臨安,見多識廣,何曾見過帶著馬隊游湖的,再看馬背上端坐著的,個個都是膀大腰圓,一看就是看家護院的好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国市|
鸡泽县|
沙坪坝区|
军事|
墨脱县|
浦城县|
温宿县|
上高县|
岗巴县|
西乌|
濮阳县|
曲松县|
平陆县|
浦东新区|
西充县|
迁西县|
遂川县|
淮北市|
永丰县|
龙口市|
广饶县|
龙游县|
文登市|
绵阳市|
保山市|
涟源市|
郯城县|
岳西县|
海兴县|
茂名市|
雷山县|
衡东县|
德阳市|
大丰市|
抚远县|
拉萨市|
东阿县|
武安市|
长宁县|
平定县|
衡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