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通名報姓-《大宋燕王》
第(3/3)頁
“下一個。”
“臨安李成文,十七。”
“下一個。”
“泗州秦昊,四十有六。”
“下一個。”
“鄂州劉顯仲,二十有九。”
“下一個。”
。。。。。。
這一通通聲音洪亮的通名報姓,根本讓人無法讀書安心看書,楊叢義干脆也就不看了,默坐聽聽這些同學都是哪里人,也好有個大致了解。
聽了幾十人,發現好像都是離臨安不太遠的地方,最西不過江陵,最南不過虞州,最北是在楚州,年齡大小不一,最小的十幾歲,最大的都快五十了,五十還來上武學,真把他驚的掉下巴,不是明顯混學歷的嗎,等學完拿到學歷也該退休了,完全是在浪費朝廷的錢財,不知道是怎么通過入學考核的。
等所有人通報完姓名,小半個時辰都過去了,楊叢義回頭一看,教室都快坐滿了,滿滿的人頭,就跟大學上大課一樣,老師不帶擴音設備,教室吵鬧一點,坐在后邊能聽到講課就見鬼了。不過幸好他來的早搶到了最前的位置,兵書他很多不理解的地方,能有先生講解當然最好。
最后一個學生坐下后,考官放下手中的毛筆,數了一番名冊,高聲道:“本次重開武學,廣招生員,共錄取九十一人,今日實到七十三人。”
考官一開口,講武堂里隨即安靜下來
只聽考官又道:“本人國子監監承趙珉,各位生員都已見過本人,不多做介紹。你等從天南海北趕來講武堂,所為何事?諸位當捫心自問。武學雖初建,遠不如太學規模宏大,但也是圣上親自頒詔建成,圣上在詔書中曰文武一道,是為何意?”
趙監承連發兩問,無人回答。
接著說道:“武學建立已有多年,自靖康之亂后,武學停廢。紹興十二年,太學復建,至今四年,生員七百余人,而武學一直未曾復建。南渡之后人才逐漸凋零,近年來軍中更是漸無可用之人,而進人據河北,虎視眈眈,夏人在西北,垂涎三尺。雖已議和,亦有憂患。是以,圣上詔曰文武一道,告訴大家文武一樣重要,不可偏廢,太學已成,武學也當復建。如此,今日各位才能坐在這講武堂。大宋遭遇危難,圣上力挽狂瀾,可如今還有半壁江山在金人手中,圣上日夜期盼恢復中原,今日武學既成,你等要勤勉苦學,才能不負圣上復建武學之恩,有朝一日,你等學有所成,領軍恢復中原,當為大宋功臣,名傳千秋!”
“驅除韃虜,恢復中原!”楊叢義見監承說完,想起這句話,竟然在眾目睽睽之下,脫口而出。雖然聲音不是很大,但由于講武堂里實在*靜,幾乎沒人聽不到。監承在講話,沒讓人說話,哪里能隨便開口。楊叢義十分后悔,倒不是因為插話,而是怕被有心人聽到。
趙監承聽到有人說話微微一愣,隨即高聲道:“對,驅除韃虜,恢復中原!這是復建武學的初衷,你等要牢記在心,不可辜負圣上殷切期盼!”
未讓開口,眾人不語。
該說的他已說完,趙監承隨即道:“好了,可去吃朝,兩刻鐘后回來開講。”
眾人紛紛起身出去,講武堂不一會兒就走空。
“楊兄,你不餓嗎?走了。”湯鷽見楊叢義坐在那兒發愣,便叫了他一聲。
楊叢義回過神來,轉眼一看見大家都走了,趕緊起身隨湯鷽一起出去。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顺市|
称多县|
高陵县|
株洲县|
左贡县|
花垣县|
鸡东县|
台中市|
赞皇县|
会宁县|
尖扎县|
洞口县|
正镶白旗|
界首市|
舒兰市|
怀来县|
陆良县|
西宁市|
闵行区|
新闻|
嘉定区|
济宁市|
东乡族自治县|
罗田县|
旬阳县|
绥化市|
方城县|
鄂州市|
高密市|
始兴县|
治多县|
临泽县|
深水埗区|
莆田市|
从化市|
曲沃县|
余姚市|
天长市|
舞阳县|
即墨市|
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