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武學-《大宋燕王》
第(2/3)頁
如此一想,這科舉之路還不一定就能當官走上仕途,苦讀幾年,考中進士應該不難,但要中一甲頭三名,直接授官,那根本不要想,楊叢義還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陳知軍稍作停頓,見楊叢義聽得認真,心中甚蔚,繼續說道,“自太祖以來,朝廷重文輕武,以致先有遼國強占燕云十六州,后有金國南下黃河逼近長江,前幾年宋金一紙和議,淮河以北盡歸金國。然而,兩國和議不到五年,今年正月底,金國又割地拉攏西夏,免卻后顧之憂,妄圖舉兵南下滅亡大宋,狼子野心路人皆知,朝中自然有人看得清楚,多人建議朝廷重建中斷幾十年的武學,儲備軍事人才,早做準備,以防金國不守信約再次南下。
本朝自太祖便重文不重武,雖建有武學,但很少有人問津,經過舉薦入學的多是出身豪門大戶游手好閑的紈绔子弟,入得武學卻不懂軍事,百年來武學名存實亡。當今圣上深受靖康之苦,如今金國步步緊逼,唯恐劫難再次降臨,所謂文武之道不可偏廢,不重武力大宋早晚退無可退,當今圣上自然懂得這個道理,便在三月初下令復建武學,培養軍事人才。幾年前許多名帥名將被罷免,武人人人自危,武學一途剛好無人問津,爭者人少,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憑你一身武藝,又有計謀,入了武學,走上仕途,堅守本心,不出越矩之言,必然可以闖出一番事業,立下一番功業,蔭及子孫后代?!?
楊叢義年少時曾有過從軍的夢想,可是自從軍校沒考上,這夢想便漸漸淡忘。如今陳知軍再提起此事,雖然時過境遷,卻也引得他心中漣漪不斷,年少的軍旅夢想再次在腦海跳動,胸中熱血翻滾。只是軍旅一途,想來也不簡單,只聽他問道:“大人,如果我去應試武學有多大的機會能獲得生員資格?”
見楊叢義對武學感興趣了,陳知軍笑道:“這要看你讀了多少書。按慣例,入學一般要考試,武學跟太學一樣,都歸屬國子監,因此必考文章,防御練兵之策。除此之外,就是弓馬武藝。我知你有武藝,也能弓射,唯獨不知你文章如何,可能寫的?”
科舉多數寫議論文,楊叢義當然懂得一些,便回道:“寫幾百字應該可以?!?
陳知縣大喜,連連道好,繼而言道:“那就沒有任何問題,世人好逸惡勞,這次推薦應試武學的都是官宦子弟,官宦子弟中但凡能識字讀書的,都會讓他們參加科舉,謀一官半職,推薦入武學的子弟,能認得上百字就很不容易。如果此次入學考試公正,進入武學定然不會有問題。”
楊叢義又問道:“不知入武學,如何參加武舉,多少年一次?”
陳知軍道:“應當跟經科考試一樣,三年一次,如果武將稀缺,一年一次也有可能,要看朝廷安排?!?
楊叢義又問:“武官將來能不能轉做文官?”這個問題最好搞清楚,也好早做打算。
陳知軍點頭道:“可以,有先例,但得去除武職,方能做文官?!?
疑惑已解,楊叢義忽道:“不知大人有沒有兵書可以借我看看?囊中羞澀,沒錢買書?!贝舜蔚募为劧喟刖褪且环饴撁扑]信了,到了臨安繁華之地,沒錢怎么行。無奈之下,他只能順帶叫叫苦,看看有沒有金錢獎勵?
誰知陳知軍卻道:“好好好,當早做準備,如此有心,必能入得武學,考中武舉。我喜好讀書,兵書也有收藏,偶爾翻閱。你跟我來,可以全都搬去?!闭f完就起身了,全然不顧楊叢義方才說話的重點“囊中羞澀”。
楊叢義稍稍一呆,千百年前,千百年后,嘉獎都是一張紙嗎?去臨安喝東南風啊。
陳大人當先走了,楊叢義雖略有腹誹,卻也拉不下臉,直接開口要銀錢獎勵,太俗氣。只得趕緊跟上去,但這借的書就別還了吧。
楊叢義多慮了,該有的嘉獎怎么會沒有。在他借來兵書苦讀之時,安慶軍的獎勵來了,之后不久,淮西帥司的獎勵也來了,錢糧布匹獎勵了一大堆,他也不知道到底值多少錢。楊叢義一舉免除了安慶兵災之亂,省了淮西多少錢糧?這個獎勵自然不會少。
既然決定應試入武學,就要保證能入才行,入學考試弓馬武藝,楊叢義唯獨不善騎馬,古代騎射極為重要,這個項目肯定會考,需早做準備,因此楊叢義就趁尚有時間,借衙門的馬練習騎射。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州市|
乐平市|
嘉义市|
老河口市|
舞钢市|
靖江市|
东方市|
蒙城县|
于田县|
尚志市|
合阳县|
绥棱县|
新龙县|
馆陶县|
长乐市|
苍梧县|
涞水县|
泸定县|
皋兰县|
肃宁县|
广平县|
望都县|
定州市|
中超|
承德县|
涿鹿县|
赫章县|
瑞丽市|
惠水县|
三亚市|
蚌埠市|
融水|
尚志市|
太保市|
云安县|
万荣县|
罗平县|
涟水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万宁市|
珲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