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分鍋大會(上)-《大宋燕王》
第(3/3)頁
發泄一通之后,不等土匪進攻,一聲令下,全部人馬立即撤走,不做任何停留,直接返回懷寧。
懷寧府衙議事廳內。
陳知軍,黃縣丞,高統制,馮參軍,何縣尉,譚主簿,還有劉將軍和楊叢義,兩邊一分,對面相坐。
陳知軍道:“這次進山追捕逃犯,從四月下旬進山到七月下旬出山,歷時整整三個月,追回三十九名逃犯,雖然沒有全部追回,也追回一大半。我已將關于此事的公文急送廬州,分送帥司和提刑司,報于安撫使大人和張提刑知道。這三個月追回了逃犯,也損失了諸多人手,其中宿松、太湖、望江、岳西四縣,各損失捕快二十余人,同安縣損失捕快十多人,懷寧府衙損失十余人,這一百余名捕快的傷亡需有人負責。何縣尉,此次進山是由你全權負責,你來說說,這個責任誰來負?”
何縣尉抬了下眼皮,然后道:“進山追捕逃犯是我負責沒錯,但陳大人也說了,五縣一府一百五十余名捕快可是另有人統領的,從進山到出山,我一直跟著禁軍,從來沒有指揮過各縣捕快,如今捕快損失上百人,應當問楊捕頭指揮不利之罪,貪功冒進,枉送人命。楊捕頭,你可知罪?”
楊叢義是一個小吏,編外人員,來議事的大小都是官員,哪有他能隨便開口的份,何縣尉把鍋甩過來,他只能用頭穩穩的借住。
黃縣丞見何縣尉這是明顯的耍賴,便道:“何大人,你這么說就不對了,楊捕頭親自帶著捕快翻山越谷,鉆林穿洞,搜捕逃犯,一百多捕快灑在天柱山,一兩個月也不見的能見一面,這是去找逃犯,又不是排兵布陣打仗,如何能指揮得了其他捕快?除非五縣一府的捕快全都窩在一堆,要是那樣,也不用去找逃犯,跟何大人一樣在大營里一坐,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豈不是美?再說指揮各縣捕快的問題,你們在前山寺有大營,各縣捕快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派人回大營領取補給,各縣追捕逃犯有什么進展,不是何大人第一個知道嗎?他們遇到什么麻煩,你從來不過問嗎?要是你一句沒問過,那我倒要問問,何大人這三個月在天柱山里,到底都干了什么?”
何縣尉辯解道:“各縣是每隔十天半個月都回大營領取補給,我也關心他們的進展,可各縣捕快在進山之前就已經擬定好計劃,進山之后都是在按計劃進行搜捕,制定計劃是楊捕頭牽頭倡議,是由各縣捕頭共同決定,我從頭到尾都沒有參與。說到底,還是他們的計劃有問題,太過深入匪窩,導致各縣捕快陷落。這個責任楊捕頭是一定要負的。”
黃縣丞道:“何大人的意思是,各縣追捕逃犯都是自己的決定,你從頭到尾都沒參與,出了問題就沒你的責任了?那我再問一遍我剛才的問題,何大人這三個月在山里,都做了什么?不要逃避,直接告訴大家。”
何縣尉一時無話,他在山里做的事情跟追捕逃犯無關,怎么好在議事廳說出來。
黃縣丞見何縣尉不說話,便說道:“何大人不好意思說,那我就跟大家說一說。何大人先在前山寺大營待了半個多月,后來楊捕頭派人送回來四個逃犯,也帶回來一個叫奶頭山的匪寨的消息,這個奶頭山那叫一個肥啊,光夏季的新糧就收了足足五六百擔,還有一群群的豬羊,匪寨里房屋又多,住宿條件又好,可比住帳篷強太多了。
于是何大人帶著劉將軍,五百禁軍直接攻占了奶頭山,打的土匪四處逃竄,收繳了他們的糧食和豬羊,住進了他們的大瓦房。完全不去想奶頭山四散的土匪跑進山里會如何,結果就跟大家預想的一樣,各縣捕快在山里的處境驟然艱難。大家猜猜,住進奶頭山的高屋大院后,何縣尉又做了什么?”
眾人你看我,我看他,沒人接話。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章县|
高台县|
泸水县|
色达县|
彭水|
三原县|
伽师县|
江门市|
樟树市|
宁波市|
乳源|
榆中县|
通江县|
长葛市|
安图县|
三台县|
九龙城区|
南涧|
南部县|
辽源市|
溆浦县|
德昌县|
康保县|
长寿区|
平泉县|
莲花县|
瓮安县|
九台市|
安丘市|
湟源县|
繁峙县|
长武县|
和硕县|
乌拉特后旗|
三亚市|
盈江县|
略阳县|
汽车|
东乡|
尼玛县|
洞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