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 條目-《永不下車》
第(2/3)頁
而計算機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提供了基于邏輯分析的另一種視角,要完全轉(zhuǎn)換到新體系,人類文明范疇的每一個概念,都需要加以解析、重構(gòu)。
譬如“蓋亞”,人類的認識規(guī)律,是先意識到置身其間的環(huán)境,繼而探索未知地帶,直到成千上萬年后,才艱難擺脫了教義的束縛,意識到自己和所有人都一樣,都生活在某種球形的天體之上。
結(jié)合天文學的積累,經(jīng)過漫長歲月,人類才逐漸形成了“蓋亞”的概念。
但計算機怎樣解析這一概念呢,重要的,并非認識的過程,認知積累的過程另有條目去定義,F(xiàn)SCIM的“蓋亞”條目只專注于客觀現(xiàn)實。
從若干上一級定義出發(fā),蓋亞,在FSCIM體系中就是“天體”——“次生聚合”——“蓋亞”鏈條的末端條目,附有龐大的信息數(shù)據(jù)庫,并交叉鏈接到“天體內(nèi)構(gòu)”、“碳基生命”、“混沌”等諸多平行條目。
通過這些條目,原則上,在現(xiàn)有科學技術(shù)范疇內(nèi),可以界定、描述并分析蓋亞的一切大小現(xiàn)狀與地質(zhì)活動。
定義看起來很高端,但很顯然,如果沒有大量平行條目、上一級條目的支撐,單獨拿出“蓋亞”的FSCIM定義條目,作用就很有限,充其量只能作為“蓋亞百科全書”或者地圖集來使用,而無法進行動態(tài)分析,也無法對任何下一級條目提供支撐。
數(shù)據(jù)庫里的數(shù)據(jù),再怎樣龐大,也是“死”的,只能反映(單一時間線的)歷史與凝固的現(xiàn)狀,而無法預測未來。
一旦“蓋亞”的條目完備,原則上,人類離某些此前不可能的成就,就會更近一步。
譬如預測地震,迄今為止,學術(shù)界的公認觀點,是“不可能將地震預測的精確度,提高到極其粗糙的極限之上”,這一表述固然是嚴謹、客觀的,但也的確反映出,人類文明對賴以棲居的唯一家園:蓋亞,認識尚淺,還無法預測行星級別的地質(zhì)活動。
要精確預測地震,研究的進展,當然是一個必要的條件,“蓋亞”的FSCIM定義則可以發(fā)揮基礎(chǔ)性的作用。
在FSCIM體系內(nèi),“只有人能解決的問題,計算機才有可能解決”這句話,仍然成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心县|
来安县|
仪陇县|
石渠县|
乌兰察布市|
宽甸|
城口县|
延庆县|
洮南市|
班戈县|
江都市|
台山市|
库车县|
新绛县|
龙游县|
竹溪县|
连州市|
宜章县|
大关县|
昌黎县|
抚顺市|
萍乡市|
秭归县|
黑山县|
哈巴河县|
远安县|
石台县|
大余县|
普兰县|
贞丰县|
平定县|
舟曲县|
从化市|
巴彦淖尔市|
伊金霍洛旗|
阿拉善右旗|
高清|
忻城县|
方山县|
武胜县|
汪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