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關漢唐集團未來的走向的問題,五大董事在1659年最后一次的閉門會議中并沒有達成什么完全一致的協議。 最終,他們不得不把這個問題擱置化處理,直接讓楊友行秘書記載在備忘錄中,如同往常一樣,如實標注上五個董事各自的看法與態度。 漢唐集團內部仍是保持著如實署名的傳統。 誰提議,誰反對,誰命令,誰執行等等情況,都會查到真實的署名。 他們的檔案部門對署名材料有相應的規定,一般性的要保存十年左右,重要的要保存到二十年,極其重要的可以保存五十到一百年! 也許在這里,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相應的權利,也都有自己的相應的責任。 權責一體,萬事可溯。 這次閉門會議在談及世界問題時,他們的討論如往常一樣非常順利。 伍大鵬董事長提出的大東亞發展共同體的計劃獲得了其他四個董事的全面同意。 當然,這個過程中不乏有各種各樣的質疑。 前文提到過一些,早在1388年,高麗國王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大明的遼東,李成桂則借機發動政變。 1392年,他廢黜高麗國王,自立為王,并改國號為朝鮮,定都在漢陽,也就是后世的韓國首爾,由此開始自稱朝鮮王朝。 朝鮮王朝長期實行推崇儒學、排斥佛教的政策。 對大明王朝采取事大主義。 從1416年至1449年,朝鮮在鴨綠江東岸地區設置“西北四郡”,在圖們江南岸地區設置“東北六鎮”。 那是在1592年的時候,日本的豐臣秀吉派兵16萬第一次侵入朝鮮。 1597年,日本的豐臣秀吉再派水陸兩軍約17萬人第二次侵入朝鮮。 1598年,日軍被擊退。朝鮮史稱“壬辰倭亂”,大明史則稱“萬歷朝鮮戰爭”。 從1618年起,明朝和韃靼強盜集團作戰,朝鮮因事大主義而派兵協助明朝。 但是,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只有二貨們才能干出的事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