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楊友行主編把顧炎武的反駁文章陸續登到了《漢唐時報》上,而且是同在“明朝滅亡的365個原因”的欄目中,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赫然并列! 這個結果簡直讓古人中的知識分子震驚,這太出乎他們的意料了------在他們的心目中,《漢唐時報》就是漢唐集團的邸報,類似乎官府辦的邸報上竟然可以有不一樣的觀點同時存在?! 這個震驚比聽到漢唐集團公開招收國家公務員的消息更大一些呢。 先前,在漢唐集團的總體計劃中,他們那時估計想要恢復明大陸上的基本行政管理工作大約需要100個古人市長,1000個古人縣長,10000個古人村長------這些人他們將要從自己培訓出的古人中挑選,而且肯定要先從安保大隊的退役人員中挑選。 在安保大隊中,他們早就已經有計劃有目的地對隊員們進行訓練了。 文化方面,已經從會讀會寫五百個字的要求升級到了八百個,而且已經開始要求具備一定的理科知識了------更為關鍵的是,他們長期要求安保隊員不分級別去參加支工支農的行為得到了應有的回報:他們培養出相當批量的較為熟悉工農生產的安保隊員! 等到他們退役之后,如果能擔當起一定級別的職位,那么就能更好的引領一定區域的工農業的發展! 這樣的人員絕對會比從古人知識分子中挑選出來的地方官員強大! 地方官員懂不懂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當然,漢唐集團的教育部門也沒有閑著,他們開辦的行政學院同樣是這個時期中學畢業生們報考的重點院校。 行政學院的培養出的學生在行政業務的管理上本來就更加專業,再加上基礎文化知識比較全面,他們將是非常合適的地方官員。 當然,由于規模和時間上的原因,每一屆的畢業生都遠遠不夠客觀需求,所以,漢唐集團事先早就想好以經過一定培訓的安保大隊中的退役官兵來彌補地方各級官員的辦法了。 做了這樣的計劃之外,自然又出現了兩個問題。 一是那些自以為是的古人知識分子們將會有什么出路;二是仍然還會需求一定量的公務員。 當時,伍大鵬董事長笑著說:“兩個問題可以合二為一的解決,讓他們去考公務員吧------” 讓古人知識分子隨便就考公務員,這太便宜他們了吧?! 在那面的世界屢次考公務員基本都死于面試的一個漢唐集團的人不高興了,說:“我們給公務員的待遇是不是太高了?竟然僅次于古人技術人員------” 楊友行主編認識這個家伙,他那時負責圖書出版方面的工作,主要負責刪除印刷圖書里對漢唐集團不利的語段。 這份工作簡單而又復雜,但是爭議很大,很容易在集團內部掀起大爭論。 漢唐集團每次發行的新圖書,有心者都會收藏,還會認真閱讀呢。 他們對王征刪改的地方時常表示不滿,認為有些言論大可不必在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