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廣州地區的攻城之戰的最后報告厚達兩尺有余,看著讓人眼暈。 但是,漢唐集團安保部的伍堅強部長卻把每一份文件都認真看過了,各種主要數據全都了然于心。 這是第一次完全由安保部訓練出的這個時代的明人軍官執行的戰斗,無論其戰果如何,它的意義都是重大的。 伍堅強部長那時心里明白,不管將來成立的國家叫什么名字,安保部卻肯定會改名為國防部,而且不僅軍隊會國家化,軍官也肯定會文職化。 漢唐集團的人不會再有人能親自帶兵了,他們將一起組建新的最高行政領導機關。 各軍種部的人將要負責本軍種的人事與行政管理、部隊組建、戰備訓練、兵役動員、武器裝備研制與采購以及后勤保障等。 這個即將組建的國防部的體系將由國防部部長小組、參謀長聯合小組、3個軍種部以及國防部所屬16個局和6個專業機構組成。 國防部的中心暫時安置在安保部的原址,未來將建成獨立的高達十層的海星式大型建筑。 國防部長擁有的國防部長小組,將由副部長和五位負責不同領域的次長提供協助,包括:采購、軍工和后勤、監察官和財務官、情報、人事和政策。 相關人員的人選,伍堅強部長心里都有數,也相信董事會班子的那幾個家伙都會同意他自己提名。 但是,這個國防部體系仍然需要相當一批的古人,特別是那些完全經過他們的訓練,而且在軍事上與精神上完全能適應所謂的“新式軍事”體系。 所以,這個廣州城之戰就是最好的挑選文職軍官的機會。 所以,又一批這個時代的明人軍官漸漸進到了伍堅強部長的視野中。 所謂的“新式軍事”體系其實很簡單。 首先,它明確了“文官控制軍權,國防部統管三軍”的基本原則。 國防部長、國防部副部長和三軍軍種部部長必須由文官擔任。 其實,行文官制度主要是為了加強國防部集中統一領導三軍的權力。 國防部不僅負責三軍的作戰指揮,制訂三軍的統一政策,而且負責制訂三軍的軍事預算,確定為軍兵力,統一領導三軍的國防科學技術和后勤供應等工作。 第二,指揮權和管理權的分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