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件事的后續(xù)是皇上治罪弘揚府包括知府在內(nèi)的大小官員為結束。 當確定壓迫自己的知府和好幾個縣令都被皇帝給治罪了,百姓們才真的相信,皇上的確是心中有他們的,之前只是被世家官員蒙蔽了。 百姓是容易蠱惑也容易洗腦的,特別是生活的很苦的時候就更容易被洗腦。 因為他們相信皇帝信的不是皇帝本身,而是相信自己心中的希望,人總是喜歡逃避又趨利避害的。 弘揚府的百姓日子好過了,朝堂上卻是風起云涌,雖然弘揚府知府一系被鏟除,因為皇帝抓住了把柄世家無力回天。 但是世家也是不愿意認輸?shù)模麄冏プ×肆硪粋€把柄不放,弘揚府百姓強行搶奪糧食。 朝堂之上,世家官員集體彈劾弘揚府百姓造反一事,堅持要把出兵把造反的刁民抓起來處置。 皇上對此態(tài)度就是不置可否,無論世家官員怎么叫囂,就是不理不睬的,奏折也都是一個態(tài)度,留中不發(fā)。 皇上這種好像示弱一樣的表現(xiàn)讓那些世家官員自以為能威逼皇帝,在朝堂上蹦跶的更歡了。 朝堂上這一場風波太大,又遲遲不能解決,外面就開始有了風言風語,都說皇上如今的情況要不好,弘揚府的百姓很可能要被清理了。 這個消息在皇帝的刻意擴散之下,很快就傳遍了全國,傳到了弘揚府的百姓們耳中,這個消息,讓無數(shù)百姓為之提心吊膽,并且關注無比。 原因也簡單,因為這樣的事情,太貼近他們自己的生活了,洪水,旱災,顆粒無收的年月,人這一輩子誰不得碰上幾回。 這是他們每個人都可能經(jīng)歷的事情,如果到時候他們也遇到了一個昏官,在得知皇帝送來的救命糧被貪官扣下,為求一條活路他們未必不會做出弘揚府百姓們所做的事。 唇亡齒寒,太過貼近自己的生活,這種代入感讓所有百姓無比關注這件事的結果,他們都在等,等皇帝的態(tài)度,等一個結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