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巧舌如簧-《大唐技師》
第(2/3)頁
是個人也忍不了!
李世民這回不用高公公傳話了,自己從院子里走了出來。在刺殺事件生了一天之后,群臣終于見到了李世民本人。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世民的傷處。果然再手腕上看到了裹著的白布,但平心而論,確實是個小傷。在場有不少都是當年秦王府的人,他們都見過李世民負傷。若是擱在七八年前,李世民率軍征戰的時候,這點小傷抓一把土抹兩把也就完事兒了,根本就不值一提。
但這話誰敢說啊?七八年前那個人是秦王,現在這個人是皇帝,能一樣么?
百官跪了一地,無不痛哭,罵聲此起彼伏。
李世民充耳不聞,盯住李牧,道“你的話是什么意思?你說朕做不了堯舜?那為何堯舜也做不了堯舜?”
李牧正色道“陛下,可能是臣讀書少,但據臣所知,關于堯舜的事跡,雖口口相傳,但卻不見于正史。史記之中的記載,也多為傳說故事,沒有任何佐證。臣以為,堯舜之所以能作為傳說,傳承千年,是因為堯舜寄托了百姓對明君的向往。百姓想要這樣的皇帝,他們把所有美好的想象,都歸在堯舜的身上。但堯舜真的是傳說中那樣的人嗎?臣以為,不一定。人都有私欲,有私欲就會犯錯,但堯舜不會,因為堯舜是百姓想象出來的。”
“堯舜所在的年代,地域不過千里。而如今大唐,東西何止萬里?現在若治理千里之地,只需要一個賢臣而已。在場諸公都能做到,而陛下陛下治理的天下,是堯舜治理的百倍。治理十里之地,治理百里之地,治理千里之地,治理萬里之地,所需要思考的事情,復雜的程度,豈可同日而語?堯舜心念一動,或只牽扯百人,而陛下心念一動,就是萬人,十萬人,陛下難道不更應該謹慎嗎?”
“陛下為天子,圣人云,天子以德配之。臣對這句話的理解是,皇帝非有德行之人不可。若德行不配,則江山不穩。強如秦漢,也會傾覆。大唐萬里疆域之內,生的任何事情,無論大小,對錯皆可歸在陛下身上。因為天下歸屬于陛下,百姓都是陛下之子民也。養而不教,父之過也。生了這樣的事情,陛下為天下之君父,難辭其咎!”
雖然是設計好的情節,但聽到李牧掰扯出這些歪理,還是給李世民氣著了。他怒極反笑“按你這么說,朕被刺客刺殺了,還是朕的不是了?”
李牧一本正經道“若要這么說,也說得過去!”
李世民這個氣呀,瞬間就有點上頭了,什么做戲不做戲的,早就拋到腦后了,非得跟李牧掰扯一下不可了“那你給朕說出個道理來,朕錯在哪兒?”
“陛下沒有錯,只是還做得不夠好。”李牧沉著應對,絲毫不亂“陛下,臣不懂治理天下,只懂做生意。放眼長安城,臣敢大言不慚地說一句,臣是最會做生意的人。無論是哪一行,只要臣想做,臣都能做,而且還能做得好。很多人都非常疑惑,為什么會這樣,臣今天就把其中的竅門公之于眾,希望能給陛下一點觸動。”
李世民對這事兒也挺好奇,便哼了一聲,道“你且說來。”
“圣人云仁義禮智信,儒家所謂五常也。乃是圣人歸結出的五條基本道德標準。臣鉆研圣人之典籍時,看到這五個字,便如同醍醐灌頂一般,明悟了很多道理。”
“臣現,做生意其實非常簡單。信,一字而已。為何臣做生意無往而不利,信字而已。為了內務府短短數月之間迅壯大?信字而已。臣向商賈承諾過的事情,無論賠賺,臣一力擔之。只要是自我口中說出的事情,我就一定會做到。所以商賈會信任臣,他們才愿意跟臣做生意,愿意跟內務府簽訂單,因為他們知道,只要做到了他們應做到的事情,他們的努力和付出就會得到回報。這便是信,若臣說了做不到,仗勢欺人,商賈或許拿臣沒有辦法,但他們只會吃這一次虧,絕對不會上第二次當了。”
“另一件事,也可作佐證。臣今天也可以說出來,臣總是說,臣視金錢如糞土。這句話像是玩笑一樣,它也確實是個玩笑。臣是個做生意的人,自己做生意,替陛下經營內務府,若臣真的不在乎錢財,那也沒必要做這些事情。但是現在,臣說出這句話,百姓會信,至少長安城的百姓會信。為什么?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在街道上撿過臣撒的錢。前前后后,沒有十萬貫,也至少有五萬貫了,臣是真金白銀扔出去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边县|
襄汾县|
灵武市|
孝感市|
竹溪县|
辽宁省|
平远县|
包头市|
阜康市|
桂平市|
伊春市|
武威市|
远安县|
清涧县|
崇文区|
阳山县|
凌海市|
蓬溪县|
大同县|
淮阳县|
中西区|
大方县|
昌平区|
土默特右旗|
乡城县|
伊宁市|
红河县|
张掖市|
万安县|
台前县|
浦城县|
武陟县|
修水县|
香格里拉县|
馆陶县|
太谷县|
阜阳市|
新乡市|
博爱县|
乐东|
巩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