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老狐貍-《大唐技師》
第(3/3)頁
高公公應聲,去尋‘胡椅’去了。錦墩有的是,但李世民點名要的是‘胡椅’,就不能拿錦墩對付了。胡椅寬闊且有靠背,坐著比錦墩可舒服多了。
長孫無忌和王珪見到這副場面,多少有點掛不住面子了。他倆來了半天,都還站著呢。長孫無忌雖然有座兒,但也只是個蒲團,墊著跪坐看奏折的,哪有胡椅舒服。李世民如今待李牧,可真是非同一般了,倒把他們兩個三品大員都比了下去。
李牧也是個會演戲的,聽到李世民這樣說,趕緊欲彎腰行禮:“臣何德何能敢受陛下如此……”
“行了,你什么秉性,朕不知道么?朕今天牙疼,懶得多說話,讓你坐你就坐吧。”
“咳咳,那……那臣就謝過陛下了。”
高公公適時回來,把胡椅放下,李牧端坐起上,隔著桌案面對著李世民,左手邊長孫無忌,右手邊王珪,兩位宰輔之臣,倒像是他的副手一樣。
李世民顯然沒有想這么多,他把王珪的奏折丟給李牧讓他看,對王珪道:“愛卿,繼續說吧。”
王珪繼續道:“陛下,臣的意思,奏折中已經寫得非常清楚了。臣修路之起因,乃是源于大唐礦業的需要。次要原因,也是為了方便連通太原與長安。陛下,如今國有五都,上都長安,東都洛陽,西都鳳翔,南都蜀郡,北都太原,能被冠以‘都’之名,足見其重要。而如今太原與長安之間,道路崎嶇難行,民生軍事兩方面,都是一件亟待解決的事情。”
說著話,王珪聲音徒然變大了很多,慷慨道:“陛下,臣知我大唐百廢待興,國庫并不充盈,陛下為了社稷,不得不把內帑拿出來支用。臣身為陛下之臣子,見此情景,實在難以安枕。故此,臣說服族中長老,愿拿出太原王氏族中之余糧,盡數用在修路之上,也算太原王氏為了朝廷,為了陛下,盡得一點微薄之力。臣一番拳拳之心,還望陛下恩準!”
李世民看了李牧一眼,似在詢問李牧有沒有看完奏折。李牧把奏折放回桌案,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已經看完了。奏折的內容,與王珪所說并無二致。從頭到尾都是在說太原王氏愿意出糧修路,不用朝廷一分一文,半點也沒提回報的事情。
這與李牧跟王普說得大不一樣,卻顯出了王珪的手段。
他說不要回報,當真就沒有回報了么?
不會。
因為,李世民欠不起這么大的人情。
天下姓李,修路這等民生大事,理當由朝廷,也就是李家來做。與太原王氏何干?按道理來說,王珪這算是越俎代庖,但是人家說得明白,此乃為君分憂之舉,且是為了社稷,作為皇帝,如何拒絕?
若拒絕,便要失了民心。老百姓不會想這里面有多少事情,他們只會覺得,朝廷沒錢修路,太原王氏要修路,朝廷還不讓,朝廷真混賬,皇帝是昏君!
若答應,憑什么呢?
這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付出,太原王氏出了這么大的力,必須得有賞賜,也就是回報。
再者說,其他門閥世家勛貴等等,也不會答應。
就像長孫無忌憂慮的一樣,一旦開了這個口子,為朝廷‘免費’出錢出力就成了忠心,反之不為朝廷‘免費’出錢出力就是不忠了,誰敢擔這個‘罪名’?
但是若大家都‘免費’,憑什么呢?天下姓李,不姓長孫,不姓盧,不姓鄭,憑什么要為你李唐的江山買單呢?
因此,根本用不著商量,除了太原王氏之外的所有門閥世家勛貴等等,會想出各種各樣的理由阻止‘免費’,就算太原王氏不想要回報也得給,這是為了他們自己。
因此,王珪有恃無恐!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平县|
榕江县|
陆河县|
黎川县|
宽城|
合肥市|
武定县|
花莲市|
湖口县|
九龙县|
喀什市|
乐清市|
赤水市|
巴塘县|
沙坪坝区|
南华县|
洪雅县|
老河口市|
中西区|
安新县|
调兵山市|
恩平市|
成武县|
乌拉特中旗|
宿迁市|
花莲县|
柘城县|
霍城县|
民权县|
澜沧|
阳谷县|
华宁县|
长丰县|
杭州市|
道孚县|
公主岭市|
彭阳县|
婺源县|
巴中市|
乃东县|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