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沒有想法,來找你張小北干什么? 彤丹丹也不愿意讓自己的打拼付諸東流。 換作是你張小北,心里怕是也有所不甘吧。 “曉瑤,李金榮最后的歸宿還要看他真正的資產(chǎn)狀況,他的目的很簡單,不但要錢,而且在賣企業(yè)的時候,肯定會提出‘相互持股’的條件。” “要不然怎么找了好幾家都沒有談成呢?” 張小北說道這里,看向了彤丹丹。 “但是,不論是他賣企業(yè),還是相互持股,你只是他鑫淼投資的一個小股東,你的死活他是顧不上了。” “到時候,他以自然人投資的方式,進入了其他企業(yè),你的股份被充分稀釋,那你又哪里來的收益呢?” “你來找我,我只能對你說,如果我的老板真的同意收購李金榮的企業(yè),那么你我之間,一切都好說,我也沒什么不能答應(yīng)你的。” “因為我們劉董并不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但是,你的注資同樣面臨著被稀釋的風(fēng)險。” “可如果李金榮換了一家企業(yè)呢?” “據(jù)我所知,李金榮也正在和另外兩家唐省的國企接觸,還有一家南方造電視機的,這么多的下家,同時談著。” “這樣做并不是他的企業(yè)資產(chǎn)真的有多么優(yōu)良,而是形成競爭,自抬身價,為自己尋找更加合適的下家進行造勢。” “可是你返回來想一想,唐省的國企,有可能讓他一個私人老板談什么‘相互持股’嗎?” “就算是入股,他可能會有那種‘掌控感’嗎?當個董事,決策的時候舉舉手拉倒吧。” “更何況,一個個人和國企的股本比起來,那簡直是蚍蜉撼大樹,根本沒可能的事兒。” “但是李金榮不傻啊,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進入,所以談著的過程中,造造勢,然后多賣點錢,再在合適的下家當中能夠多參一點股。” “至于造電視的那家,咱們想呢,李金榮也說人家根本不懂煤焦,人家根本就不懂,那能給他出多少錢?‘相互持股’吧,能持有多少?” “所以,不論唐省的國有企業(yè),還有造電視的那家,都也只是虛張聲勢,他的目的還是一些混合所有制的企業(yè)。” “管理好,經(jīng)營好,有錢,還有的談,比如金盛集團,就是他的目標之一。” “這是李金榮的想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