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一個根據是無煙煤供求現狀是偏緊。 無煙煤的資源本身就是個稀缺品種,屬于小煤種。 全國就四個產區,而且產量還都很受限。 再加上安全管控力度,對于非法煤的打擊力度增大,還有鐵路運力的明顯不足,造成的“北煤南運”、“西煤東調”的及時供應問題。 這個是供方因素。 那么需求方呢?根據這幾年的數據,無煙煤的消費增幅每年都超過了12%,而且全部是在國內。 而且隨著環保的管控力度,甚至出現了無煙煤電廠和無煙煤鋼廠,而且出現了利用無煙煤的新型煤化工。 一方面用于燃氣輪機組的聯合循環發電,同時制取甲醇、醋酸、二甲醚等高附加值產品。 另一方面是發展MTO/MTP(甲醇制烯烴技術)項目。 第二個根據是數據支撐。無煙煤供求預測。 整合之后,唐省全部的煤礦數量不超過1000座,無煙煤就更加少的可憐。 蒙區、秦省和其他產煤區也在推進大集團的整合。 據預測,2011、2012、2013年的全國原煤產量預計分別是32億噸、33億噸和35億噸。 增速在5—8%之間。 而無煙煤的產量分別是5.0億噸,5.1億噸和5.2億噸,增速只有2%。 而唐省的無煙煤預計產量也只有1.6億噸、1.7億噸和1.8億噸,增速最快,也只有5%左右。 而2011年、2012年和2013年需求預測,在需求增速放緩的基礎上,大概在5.2億噸、5.3億噸和5.5億噸。 這個數據表明,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大于產量的,也就是說,供需已經接近平衡,但是還有少量的不足。 第三個根據,大家講到了金盛的具體情況。 首先是金盛集團在全省全國無煙煤中的比例情況。 唐省是全國最大的無煙煤生產省,產量約占全國無煙煤總產量的30%。 預計2011年,濱州的無煙煤產量占到全省的50%左右,占全國無煙煤產量的15%左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