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小煤礦的退出,帶來的是什么呢? 直接的結果是承包制從此走向終結。 唐省從此再沒有煤礦承包制這么一說了。 而導致的一個直接現象,便是“北省老板大撤退”。 北省老板承包煤礦,我們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就叫“炒煤團”。 是的,北省商人的觸角伸的很廣很深,并不僅僅是大家經常看到的“炒房團”。 還有“炒煤團”、“炒油團”、“炒電團”…… 什么掙錢炒什么。 “炒房團”都是后來的事兒了。 說北省老板“炒煤團”有多厲害,下面的這組數據完全可以說明一切。 據說是在2005年的時候,北省老板在唐省共計投資超過400億元,承包了大大小小400多座煤礦。 3萬噸、9萬噸、15萬噸、30萬噸的都有。 少到幾百萬,多到幾個億的單筆投資,也同樣都有。 這些小煤礦的產能總體加起來有多少呢? 超過了8000萬噸。 唐身境內60%的中小煤礦都被北省老板承包掉了。 每年挖走了唐省將近五分之一的煤炭。 而唐省的煤炭總產量當時占到全國的四分之一。 也就意味著,北省老板每年挖走全國煤炭產量的二十分之一。 據說晉州市有個縣,全縣64座煤礦,北省老板承包了59座,占到了80%以上。 而北省老板承包煤礦之后,又是怎么干的呢? 首先是漠視公共政策,唯利是圖。 先是形成買方壟斷,人家雖然沒有成立協會,可是私底下有商會啊。 煤炭價格大家統一步調,明面上說是共同抵御煤炭市場風險,實際上是囤貨居奇,哄抬煤價。 和政府的政策與物價管理部門進行“軟抵抗”。 第二是冷眼安全,漠視生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