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 舊時新日-《匠心》
第(1/3)頁
宋繼開上了高鐵,直奔萬園市而來。
許問沒有接到通知,這一次,李三司并沒有提前知會他。
宋繼開上車的時候,許問正站在四時堂二層那個“不存在”的房間里,又搬了一塊白板上來,開始在上面密密麻麻地寫字。
他給這個房間新取了個名字,叫“第五室”。
室也通時,指的是四時之外的第五時,超出了四季之外的別樣的時空。
他站在第五室里,把在班門世界里得到的那些修復建議一條條寫上去。
這塊白板仍然被分成了左右兩半,許問把班門世界大師的提議寫在了右邊,左邊則空了出來。
內容很多,他選了最細的白板筆,字寫得非常小。
能被明山邀請去流觴會的,當然是大周最頂級的工匠大師,現在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聚集在了新逢春城。
于是,這也相當于是大周最強大的技術力量。
這些力量向著同一個方向使勁,爆發出來的能量極其驚人。
由此,許問也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技術這種東西,其實也不是憑空而生的,前后有脈絡,有傳承的軌跡與方向。
大部分情況下,新技術都是在舊技術的基礎上誕生的,由舊技術改進變革而來。
就比如,唐朝華盛,宋代清雅,前者繁,后者簡,但后者的技術先進度肯定超過前者。
而到了清代,手工藝技術不斷突破,達到了新的頂峰。
一個說起來很有趣的例子,很多人覺得雍正雅,乾隆俗,這其中固然有個人審美的原因,但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乾隆時期有了新的技術突破,以前做不到的工藝現在也能做到了。
技術與審美,其實常常是互相影響的,在古代尤其如此。
人們喜歡一樣東西,經常不僅是因為它符合自己的審美,還因為它稀有。
總地來說,新技術通常是會比舊技術更進步的。
但在班門世界,卻沒這回事。
這樣說也不準確,但就像許問曾經在江南觀察到的一樣,不同時代的技術在這里混雜在一起,非常混亂,難以分割。
但是要說的話,它們又不算完全沒有脈絡,還是能找到一些規律的。
許問也很快找到了原因所在。
這還是跟曾經的那個唐有關。
在那個曾經的唐朝,無數的成名歷史人物以及新技術、新藝術品混合在一起,共同鑄就了一個奇特而輝煌的時代。
那之后,雖然時代信息流失,很多東西都不存在了,但作品留了下來,其中蘊藏的技術留了下來,被很多人揣摩、模仿、復制。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水县|
阿巴嘎旗|
偃师市|
牡丹江市|
洪洞县|
彝良县|
辉南县|
忻城县|
泽州县|
连城县|
越西县|
徐水县|
会昌县|
罗田县|
石渠县|
甘德县|
娄烦县|
任丘市|
安吉县|
长汀县|
泽州县|
仲巴县|
珲春市|
通河县|
浪卡子县|
德江县|
宕昌县|
会理县|
朝阳县|
内丘县|
永善县|
邢台县|
福泉市|
辽中县|
阿合奇县|
从化市|
读书|
滦平县|
福安市|
射洪县|
商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