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445 何-《匠心》


    第(2/3)頁

    “常見的木結構建筑的構件結合方式有這樣幾種:第一,累疊結合。將實木平行向上層層累疊,在木材兩端開鑿凹榫……”

    前段時間,許問在現(xiàn)代進行多方學習累積知識;又在這個世界徒步行走,橫跨東西漫長的距離,看到了很多,感受了很多。

    就像巨浪席卷平原一樣,這些知識感受與思考沖擊著他,帶來了很多東西,也留下了很多東西,深深埋藏,亟待成形。

    如今,在這座寒冷而偏僻的山間石居里,這些東西開始正式萌發(fā),展露在這些位于另一個時代,卻接受了全新教育的同伴以及學生的面前。

    “第二,交錯結合。這種結合方式主要是基于木材特有的韌性,以小成大……”

    “第三……”

    “……由此可見,木構架結構是一個均衡對稱的整體性框架式結構,各種作用力都是向內的平衡的,相對比較柔性,有一定的變形能力,雖然施工時間短處理難度小,但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性比較強。相對來說,石料重量大硬度大密度大韌性弱,更適合向上發(fā)展,形成大型建筑,在小型民居上并沒有優(yōu)勢。”

    許問用圖形來表示,清晰分明,許三江望楓他們一看就懂,吳可銘在這方面算得上一竅不通,但也隱隱明白了一些。

    就像他們之前學的東西那樣,許問說的這些內容,也許在這個世界不是沒有人從這個角度思考過總結過,但只有少部分人進行過這樣的嘗試,并沒有系統(tǒng)完整地做出結論,至少沒有流傳下來。

    這對于許三江望楓等月齡一隊的人來說,跟之前的思路非常一致,只是從純粹的理論落實到建筑實踐中間,理解起來也不是完全沒有困難,但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弄懂。

    這對于吳可銘來說就很有沖擊感了。

    他是一個畫家,一直以來接受并且擅長的全是感性方面的東西,譬如前面所說的文化與形式之間的沖突與影響,他一早就意識到了,并且深有同感。

    而現(xiàn)在許問說的這些,不得不說是他完全陌生的領域。

    不,這是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與思維邏輯,他甚至隱約覺得,在這種事情上,這樣的思路才是正確的有效的。

    無疑,這讓他見識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一個現(xiàn)象的形成通常是多方面的,放在建筑上的話,實用因素肯定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面。”許問最后總結道。

    實用性與背后的文化,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在古代中國尤其如此。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陵县| 庄浪县| 浮梁县| 邵阳县| 秦安县| 罗田县| 常州市| 青龙| 山东省| 达日县| 上犹县| 黄平县| 合肥市| 靖江市| 若尔盖县| 建昌县| 申扎县| 聊城市| 南充市| 天峻县| 五家渠市| 安新县| 凌海市| 宜春市| 琼海市| 盐池县| 浠水县| 雅江县| 肃宁县| 昌江| 吴忠市| 安乡县| 汶上县| 浦城县| 太湖县| 商河县| 桃园市| 江北区| 弋阳县| 昭苏县|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