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 花與石-《匠心》
第(1/3)頁
秦連楹說得也沒錯,盒子里裝著的是他多年工作的心得,只不過不是“一點”,而是“畢生”。
木盒里冊子一共八本,厚薄不等,墨色不均,紙質各異,筆跡也有明顯的變化,顯然不是出自同一年,而是在漫長的時間里逐漸累積起來的。
冊子按時間擺放,年份早的在下面,年份新的在上面,甚至有一點日記的感覺。
許問發現這一點之后,先把最下面的一本取了出來。
這本用的全是草紙,最便宜最粗糙的那種,上面草屑筋絡縱橫分布,要寫字都很不容易。
而這個時期,秦連楹的字也寫得很難看,狗刨不說,錯別字還非常多,經常一個句子過去七八個錯字,再配上古文的語法、工匠的地方專用語,要看懂非常困難。
還好他還有配圖。跟他寫字不一樣,他畫起圖來準確精妙,一看即明。
配上這些在紙上磕磕絆絆、時有斷筆的小圖,許問總算能看懂旁邊的那些文字了。
但紙質差、字寫得差、年代久遠就能磨滅它的價值嗎?
絕不!
看得出來,那時候秦連楹還只是個學徒,主學的就是大木和泥水。
大木以體力活和打雜為主,泥水才是主練的手藝。
當時他才剛開始學,很多東西都不懂,只能一點點地摸索。
但他摸得非常認真,經常豎起耳朵聽師傅師兄們說話,然后把聽來的東西記在紙上,當然也記在了心里。
正是因為他這種精神,他學得奇快無比,越來越能幫得上師傅的忙,也越來越受師傅看重。
中間有一次,許問看到他興高采烈地寫了一句:“師父說,我可以叫師父啦!”
這是這本格式很像日記的冊子里,非常少有的帶著他個人情緒的發言。
而看了這么多頁,許問也看出來了,秦連楹這個師父就是一個經驗比較豐富的普通工匠,并沒有什么了不得的來頭。
但秦連楹的本事,也就是跟著這樣的師父,從重復不斷的實踐中,逐漸逐漸地累積起來的。
很了不起,對許問的幫助也異乎尋常的大。
首先,秦連楹后期涉及的門類很多,但是前期主學的是泥水,輔修大木,總體以居民建筑為主。
然后,他的知識和技能主要來自于實踐,實操中的細節非常豐富。
這兩項,都是許問極其缺少但又急需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泰市|
滨州市|
碌曲县|
台山市|
乐平市|
桐城市|
龙岩市|
台前县|
乌什县|
岳西县|
伊宁县|
云安县|
长武县|
东莞市|
施秉县|
德惠市|
博野县|
南川市|
萨嘎县|
资阳市|
米泉市|
神农架林区|
温州市|
涡阳县|
越西县|
舟山市|
新干县|
睢宁县|
新干县|
绥滨县|
绥江县|
广汉市|
新源县|
台山市|
兴海县|
偏关县|
柳河县|
大关县|
原平市|
铜陵市|
固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