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但他們畢竟是凡人,凡人是無法征服“概率”這種事的,這世界上畢竟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人類的航天史,在璀璨光輝之外,還有著無盡的犧牲與失意。
自載人航天活動開展至今,共有22名航天員在航天過程中失去生命,其中美國16人,前蘇聯5人,以色列1人。
此外,還曾經有很多動物為了人類的航天史而獻出了生命。
1957年,被注定不會被回收的衛星射到宇宙中的太空狗萊卡成為第一個孤獨地在宇宙中死去的地球生物。
1959年,火箭回收落地撞擊重傷的獼猴艾步爾,在回到家之后幾小時內死亡。
等等等等……
這是犧牲,犧牲性命。
而除此之外,還有無盡的失意。
和第一個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相比,第二個登上月球的奧爾德林是失意的。
和第二個登上月球的奧爾德林相比,與月球近在咫尺卻不能在上面行走的柯林斯是失意的。
和飛到月球的柯林斯相比,阿波羅11號的另外三名替補成員是失意的。
而和這些連替補都沒能進入的人相比,無數在茫茫多的過程中淘汰的人是更失意的。
他們并不是不優秀,只是遇到了更優秀,或者更幸運的人。
他們或許付出了更多的艱辛努力,但這個世界并不以努力論成敗。
劉群,就是這樣一個付出了艱辛努力的人。
自從他年幼時,就曾經立志要成為一名航天員,要飛向太空,甚至登上月球。
為此,他嚴格規劃自己的人生,付出了無盡的努力,成為了一名飛行員,并被順利選入了航天員訓練隊伍里。
從七八歲到三十多歲,二十多年的時光,都在為一個目標而努力著。
突然之間,一切煙消云散,灰飛煙滅。
可以說,每一個成為宇航員的人,都有著可以為航天事業犧牲自己一切的毅力與決心。
即便是犧牲性命。
但他們最怕的,不是犧牲,而是連犧牲的機會都沒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