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時部落還沒有出現集市,大家交易的方式主要還是以物易物,不過,哪怕就是以物易物也不是這么容易的。因為有的時候你想交換,你也找不到有人愿意前來找你交換。而炎帝便在這個時候定下了“日中為市”的原則,規定大家在太陽到達最正中的時候就可以交換物品了。久而久之,當這樣的時間慢慢約定成俗,集市便這樣產生了。
不過,炎帝做出的更為重要的并不是集市的制定,而是歷法的制定。
從古至今,可以說,歷法是一個國家最為重要的東西。沒有歷法,我們不知道春夏秋冬,沒有歷法,我們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沒有歷法,我們不知道時間過去了多久。可見,歷法哪怕在現代社會都是無比的重要,更不用說古代了。而古代最為重視歷法的原因,是耕種。
所有的農作物都有生長周期,什么時候播種,什么時候插秧,什么時候收獲,都需要治定一個嚴密和歷法周期。若不然,錯過了生產季節,恐怕一個種族都會滅亡。炎帝時期已經從最為原始的飲毛茹血時期渡過到了農耕社會,維持人類不滅亡的條件便是糧食。為了讓子民能夠豐衣足食,也為了讓自己所在的部落展壯大。炎帝觀日月星辰之變化,終于制定出了歷法。
炎帝將一天的時間分為白天與黑夜,又將一個月分為三十日,十一月為冬至。
盡管當時的歷法并不是非常嚴密,甚至還有可能出錯,但是,也因為有了一個相對準確的歷法,進而讓炎帝部落逐漸強大起來,成為了另一個和“有熊部落”差不多大的級部落。也正因為炎帝領導有方,所以,炎帝時期控制了一塊很大很大的地方。因為這一塊版圖實在是太大太大了,為了更好的管理,炎帝又將這一塊地方劃為分成為了九個地方,這九個地方稱之為“九隅”。此中的“九隅”,便是“九州”的前身。
不過,原始時期戰爭非常密集,往往一個部落碰到另一個部落的時候,都會生戰爭。炎帝最小的女兒長得很漂亮,她叫精衛,不過部落的人都喜歡叫她為女娃。一日精衛去東海游玩,不幸溺水而亡。死后的精衛化成為一只長得有一些像烏鴉一樣的小鳥。因為痛恨東海,每天精衛都銜著一些石頭,木草扔進東海,希望將東海填平。
這便是精衛填海的故事。
炎帝的故事講完,無數讀者長呼了一口氣。
黃帝時期創造出文字,醫藥,音律,養蠶,各種農耕工具,至今已有五千多年,仍一直影響著我們。
炎帝時期制定集市,明歷法,劃分版圖,同樣是過了五千多年,讓我們感同深受。
黃帝與炎帝的傳說看完,不少讀者閉上了眼睛,他們跟著傳說神話里的故事,回到了黃帝炎帝所在的時代。而當他們沉浸在五千多年那一個時期之時,他們心中卻是隱隱一動。他們感覺自己似乎明白了“炎黃”這兩個字所要表達的意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