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三次,大司馬小心翼翼拉扯野怪。
終于,在僅剩一絲血皮的情況下,配合懲戒收走了F6.
等級順利抵達2級。
點出W技能后,選擇摳B回城。
補滿血量,再買了一瓶150的合劑小藥水出門。
此時,中路線上的隊友已經抵達3級。
不過因為己方少一人的緣故,跟對面碰撞起來持續處于下風,正在不斷死了活,活了上線又有人死,這么一個循環往復的狀態。
己方中路的塔皮,也被對面敲掉了兩層。
此時的隊友們,對于大司馬這個打野螳螂已經麻木了。
罵他他也不還口反正,跟他多說一句都是廢話。
大司馬打完己方F6后,又走到紅buff區(藍色方)
等一靠近之后,大司馬望著紅buff身上多出來的那一層淺紫色的小圓環,陷入了沉思。
“這是個什么東西?”
“剛才好像我打F6的最后一只小怪的時候,也看到了。”
不明所以,但先打再說。
而且打的過程中,大司馬發現。
自己Q技能的傷害,視覺效果好像格外高。
W技能貼臉施放還能回血。
以至于打的過程中,幾乎沒怎么損耗血量。
外加一個懲戒,最終收掉紅buff的時候,自己幾乎還處于滿血狀態。
“不是,這個野怪怎么這么好打?”
“看起來體型很大,反而比大鳥更簡單?”
“而且還給了我一個……這是buff嗎?”大司馬看了看紅buff陣亡后,自己腳下多了一圈紅色的光環。
有這個光環后,基礎回血速度變得更快。
“我再試試。”說著,大司馬又操控螳螂在野區到處亂逛,最終來到了石甲蟲的區域。
兩只石甲蟲一大一小坐落在凹陷的坑內。
這次,那個淡紫色的光圈又消失了。
但很快,解決掉小石甲蟲后,就剩一個大甲蟲。
光圈再次浮現。
“等會……這是不是就是我們的被動,孤立無援啊?”大司馬終于意識到了什么。
他最開始看到被動技能介紹的時候。
以為是在對方敵人落單的時候,就能觸發孤立無援。
現在看來。
連野怪也受到這個范圍牽制。
單體野怪就能觸發,而群集野怪,需要把野怪數量降低到1,才能觸發。
而且在孤立無援狀態下,傷害奇高無比。
伴隨著大石甲蟲的陣亡,又一道白芒沖天而起。
螳螂抵達三級,大司馬才真正弄懂了這個英雄的核心玩法。
也對這款游戲的理解更加加深了。
與此前熱門的網游吃雞或是永劫無間不同的是。
前兩者,它們的核心思路在于槍法以及博弈。
但這款簡稱為LOL的游戲,核心思路在于圍繞自己所選擇出來的英雄,制定更精準的打法。
是,所有英雄好像都可以去線上,也都可以去打野。
但一定有更適合打野的。
所有英雄也可以像是自己螳螂這樣,在F6處硬開。
但實際上,自己的螳螂配合被動的話。
明顯更適合在那個大型的野怪身上單開。
這幾分鐘,雖然看似陣亡兩次,耽誤不少時間。
但這期間卻讓大司馬的游戲理解得到了飛躍的成長。
領悟到了這點之后,如果再給自己重新來一次。
自己會在游戲開始時,紅buff刷新出來就去找它單挑。
升到2級,有了W這個小型AOE再去打F6或者石甲蟲。
速度能至少提升一兩倍!
“這游戲,好像比起操作來說,思路與理解更加重要。”
“OK,同學們請看好,雖然我剛才好像一直在出洋相,搞得很難看。但當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我將直接起飛!”
彈幕們已經對大司馬的嘴硬完全免疫了。
除了調侃之外,不會相信他說的任何一句話。
但很快,大司馬就用實踐告訴了彈幕。
打野這套方法,好像真的可行。
而且還不同于那種陣容之間互相的克制屬性上的可行性。
而是屬于貫穿任何對局,打野都很有必要存在的可行性!
刷完石甲蟲后到3級,點亮除大招之外的最后一個小技能,E.
此時的螳螂,已經算是一個基礎的完全體了。
集爆發,回血,位移為一體。
這時候的中路,由于四個人還在線上平分經驗,此時也才只有3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