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朕素募簡樸,赫舍里氏則癖嗜奢侈,凡諸服御,莫不以珠玉倚繡綴飾,無益暴殄,少不知惜。朕故別居,不與接見。然皇后懷執怨懟,數違教令,既無《關雎》之德,而有呂、霍之風,事上御下,淑善難期。不足仰承宗廟之重。
赫舍里氏之行,朕含忍久之。太皇太后良悉所由,諭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廢之,降為庶妃,改居側宮。」
康熙二十年春,大清立國以來第二份廢后詔書正式頒布天下,朝廷震動,天下嘩然。只因康熙沒有對赫舍里皇后的惡行做任何遮掩,反而將一樣樣寫在詔書內,叫朝廷的御史想要忠言逆耳都沒有理由。
消息一出,赫舍里家族聲望頓時一落千丈,不說正在議親的人家立馬打退堂鼓,就連已經出嫁的姑奶奶都顏面掃地,若非噶布拉和索額圖尚且身居高位,恐怕這一只的女子都會被夫家休棄了。當初赫舍里家族因為皇后得到了多少榮耀,如今的反噬就有多深重。
整個紫禁城中除了赫舍里家愁云慘霧之外,其余多數家族卻是彈冠相慶的,畢竟當初因赫舍里皇后的行徑受害的女子不知凡幾,這些女子都是康熙初年選秀進宮的,雖然位份都不高,身份卻也不低,大多數朝中大臣家的女兒。
自從得知自家金尊玉貴的姑奶奶應選進宮,得到的不是榮華富貴,而是老死后宮永不見天日,究其原因竟是被赫舍里皇后斷絕了子嗣之路。不能生育的女人,不說在天家后宮,就算是普通世家大族恐怕也是容不下的。
這些年皇后雖然形同幽禁,過得卻仍然是錦衣玉食的日子,不知多少疼愛女兒的家族恨的咬牙切齒,有門路的變著法子打聽著后宮的消息,沒門路的只能在家擔驚受怕,求神拜佛希望自家孩子能夠平安無事。
最終還是宜敏大發慈悲,允許這些受害女子身邊的宮女可以有每月一次見家人的機會。至于其他逃過一劫的女人自然沒有這個待遇,畢竟內廷屬于禁地,私通消息可是死罪。當初皇后事發之后,康熙曾經命太醫院徹查過后宮的女人,凡是已經失去生育能力或者身體徹底敗壞的統統移到漱芳齋居住。
那里雖然屬于后宮,卻又靠近神武門和御花園,算得上是難得的清凈之地。漱芳齋前院還有戲臺子可以供她們自娛自樂,對于康熙而言,這已經是天大的恩典,可對于這些花期正盛的女子而言,卻不亞于流放冷宮。
宜敏對此不置一詞,對比前世那些被害卻無處伸冤的女子而言,這些人已經足夠幸運,至少她們死得明白,至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仇人是誰,而且大多數還能安安穩穩地在宮里度過余生,畢竟沒有那個嬪御會無聊到跟這些可憐的女人過不去。
至于她們的家人,若是有感情的自然會想辦法關照,宜敏已經給他們大開方便之門,只要有心自然過得不會差。若是運氣不好家里人都是些勢力的,那就安安分分領著份例過日子,但錦衣玉食是不用想了,宮里不養無用之人,宜敏能給她們最大的善意不過是最簡單的衣食無憂罷了。
延禧宮,赫舍里難得儀容整齊地出來見人,接旨的時候卻宛若瘋癲,一把搶過圣旨撕了個粉碎,歇斯底里地尖叫起來:「愛新覺羅玄燁,你好狠的心。我已經如你所愿住進了冷宮,你為什么還不肯放過我?我好歹是你的結發之妻,你居然要廢了我,我做錯了什么?不過是處置幾個***罷了,你憑什么廢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