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若不是他早吩咐不許大辦,門檻都要被上門的客人踏破。
許玥料想金玉珍寶之類不在老爺子心頭之好上,遂別出心裁,以文學大佬的傳記中一份絕世香方,雪中春信為禮。
此香,所用料并不繁多,只沉香半錢、樸硝半兩、香葉三片,雜以龍腦一錢,合上梅花蕊中一點初雪,靜待半日。
后,放入一小瓷甕中,用三層宣紙牢牢遮住甕口。
窖藏半年方成。
香韻持久,清新宜人,恰如雪后初開的紅梅,氣味幽幽,是一味極佳的冷香。
生辰那日,許玥辰起便獻上了她早已完成的一甕“雪中春信”并香方,笑言:
“外間人多,學生怕馮公見了其他人的禮物,便瞧不上我的了,遂討個便宜,先占個好位置送禮。”
馮老爺子心情極佳,他本就十分喜愛調香,又疼愛孫子的這位小弟子。
所以,許玥送了他一味香,不以為簡薄,反而興致極高,笑道:
“既送了我這個,便要瞧一瞧學了這么久,你調香的功底如何了。”
輕輕揭開瓷甕的宣紙,瞬間,如萬樹梅花初綻的香氣散發出來,轉而變淺,幽幽不絕,清冷雅致。
以手為扇,輕輕的擾動香氣,隨后閉眼輕嗅。
須臾,睜開眼,馮老爺子對此香贊嘆不絕,直言從未見過這一味香品,又問是何名字?
“香名為雪中春信。”許玥眼中笑意一閃而過,又道: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這個名字,配上這兩句詩,瞬間多了一分文人意趣,正戳中了馮老爺子的心,珍愛的讓人收了起來。
馮老爺子的生辰沒有大辦,只自家人聚在一起慶賀,但馮家子弟不少,便是在外地為官的,都派了兒子來。
所以也湊了一二十桌。
馮家人一個個上前,叩頭祝壽,送上禮物。
這些禮物,不是有特別的巧思,就是十分珍貴,有三尺高的珊瑚,前朝名家的字畫等等。
許玥陪在一旁,見馮老爺子臉上雖掛著笑,卻無甚特別的喜愛,心中感慨,這就是傳說中,見慣了富貴,所以只看中心意的了樣子了。
講個笑話,因為祝壽的人太多,所以有些馮老爺子也認不清誰是誰。
于是凡子弟上來祝壽,旁邊都有下人提示來人身份。
當下人喊到下一個祝壽人的身份,是馮師在外為官的親爹,派來代為祝壽的庶子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