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后世《大明史》如是記載!
薛國觀的下場,可以想象得到,但是沒想到會這么快。從擁立新君到身死道消,前后不過五個月的光景。很多人懷疑薛國觀的死有朱常淵在其中作祟。
但那又如何?中華歷史上又有哪個君主沒有因私仇而殺過大臣?
所以朝臣對此雖然心知肚明可是沒有哪個人傻到會為薛國觀說話,包括薛國觀的老同志姜逢元在內。
當然了,這件事也把姜逢元嚇得出了一身冷汗,連夜進攻面見朱常淵,說自己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要致仕。
朱常淵點頭準許!
姜逢元雖然不是什么好貨色,可最起碼在擁立新君上面有功!況且和朱常淵二人之間不存在私人恩怨,朱常淵也就得饒人處且饒人,放了他一馬,讓他安安心心的致仕還鄉。
為了表彰,也為了給自己立個牌坊以便洗清上次薛國觀身上的嫌疑,皇帝還特地賜了姜逢元一幅字,以表彰他在內閣中為大明朝做出的功績。
由此,內閣中的席位又騰出來了兩個,朱常淵毫不猶豫的將自己人扶上位。
首先,商丘歸德府名士候恂被人民為禮部尚書,入閣執政。內閣中空出來的另外一個位子留給了洪承疇。雖然這貨在地方上無法實現真正的入閣,但是日后一旦回京師自然就能最快的速度補上。
泰正元年春末,朱常淵召集內閣與各部的官員匯聚乾清宮。開了個與平時略有不同的朝會,之所以說有不同,是因為這次朝會的時候,朱常淵明確讓這些重臣每人列出一個五年內的計劃,也就是所謂的五年計劃。
這就是仿照后世的****,玩點實用主義的玩意了。
畢竟大明朝的這幫子大臣,雖然一個個威名遠播。也有超常的智慧和戰斗力,不過似乎永遠都處于一種不知所處的狀態,這讓朱常淵頗不滿意。
用這些人的當官方式去治理國家。一百年也別想擺脫封建社會的命運。
“這是一個比較新的命題,大家一時間可能無法接受或者不能理解,但是沒有關系,日后你們會慢慢熟悉的!”
朱常淵道:“五年之內的計劃。我們姑且叫它大明朝第一個五年計劃。你們如何布置。如何計劃要好好想想,朕的計劃已經很明了了。第一,朕要在五年之內修通三條鐵路,分別為山海關到沈陽的沈山鐵路、京師到九龍的大京九鐵路、還有一個就是從沈陽到新盛城的沈新鐵路!前兩條鐵路務必要保證完成,至于最后一條沈新鐵路,五年內必須開工修建。”
“第二,朕要在諸沿海之城修建五座火力發電站,有了火力發電站為依托。便可以大規模的興建新型的重工業基地,可以建立化肥廠。以保證全國所有土地的化肥供應。”
“第三,朕要開展新式教育,五年之內讓天底下至少三成的人能夠讀書識字。朕還要開展土地革新,五年之內保證大明本土之內所有的省份都能將土地平均的分配到每個人的手中。”
“具體要怎么做,你們每個人都要擬定章程,擬定好計劃報到宮里來。朕就放在乾清宮,看著你們五年之內是否能夠完成這些計劃?完成了加爵厚賞,朕不會吝惜銀子,完不成就是尸位素餐,屁股底下的位子上就可以換個人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