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至于華州城中原來的那些守城士兵和百姓,都被李自成這貨攜裹走了,一個人毛也沒給朱常淵留下。
看來,李自成這貨雖然大方又有時候犯傻,可終究知道百姓是統治階級的賭本,沒了人,所有一切都是空談。
明代華州,便是現代社會中的華陰。
雖然不是關中最富庶的地區,不過此地北依華山,南鄰渭水,中間算是一塊沖積而成的平原,在華州城之外,至少有方圓二十公里的良田可以耕種。
不過,從長安一路走來,別說是華州,就連渭南、華縣整整二百里的良田沃野,也沒見一絲一毫的莊稼。
二月末,天氣晴好,近年年初還下了幾場雨,渭水的河水頗大,可是田里剩下的僅僅是一些被蝗蟲啃咬干凈的莊稼秸稈,一眼望去,荒蕪、荒涼。
行走在渭水之畔,隨處可見裹著襤褸衣衫的白骨,亂七八糟的倒在路邊,還有些,被一根繩子掉在了干枯的樹上,衣不蔽體,白骨森森,隨風一搖一擺,來回晃蕩,有時候幾根白骨就這么從天空中落下來。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朱常淵嘆了一口氣,登上城頭,望著深邃的黑夜天空,如同死神張開的夜眸,清冷又沉寂。
星光點點,泛著幽冷的清輝,沒有一絲的活氣。
以前,老是聽說陜西如何如何災難,如何如何慘不忍睹。如何如何吃人,所有的一切,聽在耳中也不過是化為了一句半似偽裝半似可憐的“易子相食。”
然后。該干嘛干嘛,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然后,就會忘記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
可是今日,從長安到渭南,經華縣到華州城,朱常淵才深刻的體會到,什么叫做民不聊生,也終于知道為何古代詩人會有那么鏗鏘凄慘的描寫: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一幅幅凄慘的景象。如同電影一般,在他的腦海中不停是閃爍。
這還是關中地區,陜北呢?漢中呢?
朱常淵不禁自問,他是通過系統直接穿梭到長安城下的,所以沒有如同孔和他們一樣見過沿途的情景,自然,之前的心情沉重不起來,可是現在,他卻像是諸天神佛一樣,悄悄的發下一個弘誓大愿。
“我。朱常淵,一定要在陜西有一番作為,定要破除此處破敗的境況。定要讓這個昔日的塞上江南、魚米之鄉,重現當年的光彩。”
雖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然,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況且,朱常淵是一個從高度文明的現代社會穿越過來的大學生。
他從來不悲天憫人,可,在看到自己的先輩和祖宗,如此艱苦的掙扎在生命線上的時候。終于激起了他對這天地的憤怒。
莊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何其準也!
“君侯!”孔和一身戎裝。小心翼翼的走到朱常淵身邊,說道:“此處風寒。夜晚尤為寒冷,君侯還是早些歇息吧,有末將守城,萬無一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