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二百兵中大部分是年紀在十五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人,雖然看上去戰斗力不怎么樣,一點軍紀也沒有,然而,這已經是熊大都督能拿出來的最精的精兵了。
據說,其余的一千來人,還不如這二百人,不是小孩就是老人,缺胳膊斷腿的都有,好多還沒有武器裝備,帶個鋤頭就能上戰場了。
大明朝的規矩,士兵當兵給發工資,然而,武器卻是自備。
對于這二百士兵,朱常淵也懶得訓練,交給破虜以后自己沒事就往襄陽城中跑,看看四周的山川地理人物風情。
不得不說,襄陽是個好地方,不但有山有水還環境優美,唯一不好打就是年景似乎不行,老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到處都是乞丐與流賊。
別以為鬧騰的農民軍只有張獻忠、羅汝才和李自成等人。他們是比較大塊頭的,也是生意做得比較大企業管理良好世界知名的公司,可那些隱藏在民間的小公司,也是要人命的,比如在襄陽城的四周,就匪患不斷。
農民叔叔也沒辦法,吃不飽飯也得拉桿子搶大戶。
如是盤亙數日,有兩人自北方京師而來,專程過來尋找朱常淵。
二人一個是前內閣次輔的孫子徐爾默,一個是上次在割圓講義時碰到的太醫李保和。
對于徐爾默的到來,朱常淵尚在意料之中,畢竟答應顧昌祚的貨物還沒有兌現自己就被革職發配了,人家過來追著要很正常不過,可是李保和他就看不懂了。
難道是這貨也想從商,在我這里弄點東西搞個小本買賣?
似乎看出了朱常淵的疑慮,徐爾默指了指李保和道:“李兄是我的至交好友,本是太醫院的太醫,聞說將軍你再次從軍,李兄也是一腔熱血不減追隨了過來。希望能在將軍左右效力,殺敵報國、建功立業。”
朱常淵苦苦一笑,說道:“這年景太平,哪里會有讓你報國的機會。”又對李保和道:“好好的太醫不做。你出來當兵,李兄,懸壺濟世不也是一份功業么?”
李保和道:“在下生平的愿望就是在沙場上廝殺,實在是不喜歡這個醫道。”看朱常淵,小心翼翼的說道:“將軍莫要欺我。眼下秋糧無收,川陜晉豫四省百姓無口糧過冬,在下推測來年開春中原地區必有一場大亂,所以將軍,還請收留與我。”
朱常淵聽了李保和的這一番話,頓時對他刮目相看。
徐爾默也在一旁幫助他說話,道:“李太醫從小便向往軍旅,無奈是李時珍的后代,又不忍心丟棄祖傳絕技,所以才屈伸太醫院。”
“啊?”朱常淵聽了以后。肅然起敬,道:“真是失敬了呢。”
失敬歸失敬,心中卻著實不想收留一個太醫在身邊打仗,推諉道:“李太醫啊,你是朝廷太醫,我也不敢用不是,萬一皇帝陛下知道了,還不是一刀把我給咔嚓嘍。”
“大人放心。”李保和苦笑著朝朱常淵作揖,道:“在下來之前已然辭去了官職,希望大人您收留在下。”
朱常淵也是醉了。心道算了,反正是打仗的,多一個人還不好么,看李保和三十多歲的樣子。頗為威武雄壯,道:“我現在都是一個兵,你跟著我,也只能當兵了。”
“沒問題,多謝將軍成全!”
竟然你這么說,老衲也就不客氣了。
朱常淵直接將李保和丟給了破虜訓練。然后又和徐爾默密談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