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了,如果是為了生活,就更沒有必要了。拋開徐光啟不說,徐驥的岳父乃是松江府上海縣人士,在松江號稱顧半城,傳說他一個人的財富,就能買來松江府半個城市。
可想而知,這貨的生活是多么愜意,平素里除了讀書之外,就是研究那些數(shù)術(shù)。以前跟著老爹研究,現(xiàn)在老爹不在了,自己琢磨。
但是徐驥的悟性真的是太差了,很多東西根本琢磨不懂!
“豈敢豈敢!”雖然徐驥主動要求要給李季打下手,但是李季怎么可能讓他去做下人的活計。在怎么說自己面前站的這位也是當代徐家的家主,前內(nèi)閣次輔徐光啟的兒子。
說的不好聽些,如果是在現(xiàn)代社會,他就是共和國副總理的兒子,前。
“呵呵。”李季一笑,看著徐驥拿來的這些東西,睹物思人,頗有感懷的說道:“當年有幸跟隨老大人共同割圓,至今仍感懷不已。也罷,今日本官就追慕老大人的風采,用在老大人那里學習到的割圓之術(shù)計算圓周徑比。”
李季上前一步,先從徐驥身后下人手中托盤上拿出一顆細細的釘子,說道:“李某獻丑了,請大家隨我來。”
走到徐府院中一塊頗為平坦的地面上,首先在正中心砸了個釘子,然后拿出棉線,將棉線的一斷系在釘子上,量取十五尺的長度。
又將十五尺長的棉線另一端系上一個活動的釘子。
輕輕拉緊,李季親自在地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圈。
十五尺的半徑,圓的直徑有三十尺長,看上去頗大,也很圓。
然后李季將圓心的釘子拔出來,以圓半徑為邊長在圓圈中畫出了一個內(nèi)接正六邊形,同時對眾人解釋道:“《周脾算經(jīng)》有言:圓徑一而周三。意思是說。圓的一周長度等于半徑的三倍,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指了指腳下的圓內(nèi)接正六邊形,李季道:“其實,周三正好是這六邊形的周長。圓的周長,自然要比這六邊形大一些。”
“所以,魏晉時期數(shù)術(shù)大家劉徽就使用不斷增加這個正邊形的做法,讓多邊形的周長無限接近于圓的周長,所以。他推測,當這個形狀的邊數(shù)越多,周長越是接近圓周。”
朱常淵不禁點了點頭,這李季說的自然有道理。而且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內(nèi)接正多邊形的邊數(shù)越多,他們距離圓周就越近,其周長就越接近圓的周長。
徐驥同樣點頭,口中念念有詞,道:“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李大人,可以開始了。”
徐驥說的這番話,就是劉徽在《詳解九章算術(shù)》中注釋的一段理論,意思是說:將正六邊形割成正十二邊形,然后依次割成二十四邊形、四十八邊形。。。以此類推,割的越小,誤差就越少,割來割去。最終到不可割的程度,這個正多邊形就和圓合二為一了。
“好!”李季首先取正六邊形一邊的中點,通過圓心并延伸到圓周上,將正六邊形變成了十二邊形。
“拿尺子來。”李季從下人手中拿出尺子。開始測量第一次切割出來的正十二邊形的邊長。
第一次割出來的正十二邊形,李季只量了其中一邊,得出長度后報給了徐爾默,說道:“徐公子記好了,十二邊長度為七尺七寸零六。”
徐爾默在書上將這個數(shù)字記下來,旁邊有專門的算盤先生將算盤撥的嘩啦響。用這種方法計算圓周率其實很簡單。因為它的假設(shè)前提就是正多邊形的邊長=圓的周長。
所以,算盤先生很快便算出答案:先是將7.76*12(因為是十二邊形),得出了十二邊形的周長為93.12,這只是近似遠的周長。而圓周徑比還要拿這個數(shù)字去除以直徑30.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