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而且目前銅仁府正在維修城墻、擴建糧倉,七玄觀的長風道人又要在銅仁城內建一座道觀,這三個地點都在清淤的主要路段左近,就地燒制并提供磚瓦非常方便,能夠節省大量的車馬費,省下的同樣就是賺下的。
所以,丁掌柜的果斷同意在城中分三地設窯燒磚了。清淤之后,最耗費人力物力的一個步驟就是如何處理那些淤泥,這里是城市,又不是湖泊河灘可以就地堆砌成島嶼或者用來加高堤壩。
如今有了裕記磚瓦行,挖出來的新鮮淤泥,磚瓦行的人只要稍加處理就能用于燒磚。一時用不了堆在路邊干掉的泥巴又有些附近村鎮的小地主運回去充當肥料,基本上替葉小天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與此同時,葉小天逮著機會就去向張知府訴苦,張知府不勝其擾,終于改口同意,清淤工程分兩年完工,那二百兩銀子算是一年的工支銀,來年再撥付他二百兩。
如此一來,再加上葉小天從三街六巷眾商戶那里“籌募”來的銀子,足以保證整個工程的順利進行了。事情上了軌道。葉小天就不用天天去現場照顧,具體事宜便交給了照磨官陽神明。
這陽神明看起來像個“神頭兒”,濃眉大眼、愣頭愣腦的。實則鬼點子也是不少,誰家要開張、誰家要娶親,門前烏煙瘴氣的怎么成,想讓他加快施工速度,多少總要給點好處吧,如此一來他這工頭兒倒也當得有滋有味。
清淤工程一旦打開局面,趟好路子。底下人就只管按照既定的方針按部就班地進行就好了,不需要葉小天操心。這段時間。陸陸續續也開始有人到刑廳來打官司,之前葉小天那場成功的審判還是打出了一定的影響。
只是土民們之間有了糾紛還是習慣找土司土舍們裁斷,不愿意上衙門,葉小天目前處理的案件大多是商賈們之間的經濟糾紛。可恰恰是這種案子油水十足,不管原告還是被告,到了衙門總要上下打點一番,刑廳終于活過來了。
刑廳的變化、葉小天的作為,都看在銅仁府一眾官員眼中,葉小天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也在漸漸改觀。最初的時候,銅仁府的官對葉小天這個外來戶普通有些排斥,尤其是了解葫縣官場動蕩的人,對他更是疏遠。
但是這些日子以來。他們漸漸發現,葉小天做事很有章法分寸,不該他管的事。他絕不強出頭,比如張氏和戴氏之間的那樁人命案子,雖然這樁案子草草了之,但葉小天在其間的表現,他們都看在眼里。他們最厭惡的就是不知輕重、不計后果的同僚,葉小天顯然不是這樣的害群之馬。
清淤這件事。以府衙撥付的那點銀兩,根本不可能順利鋪展開來。通行的辦法是擇其緊要,把各位官員的府邸左右修繕如新,其它地區不加理會,做到表面光鮮,如此已經算是能臣干吏。
可葉小天偏偏化不可能為可能,他居然異想天開,從不可能處削減了大量的開支,又軟磨硬泡地從吝嗇之極的知府大人口袋里掏出了一筆銀子,真的轟轟烈烈地開始了全城清淤。
能用最少的錢,干成一件別人認為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這個人就了不起。一個知進退、有分寸而且很能干的人,很少會有人對他產生反感。至少,葉小天已經通過他的努力,在銅仁府眾官員眼中塑造出了這么一副形象:
我很能干、我任勞任怨,我秉性純良,我是無害的小伙伴,大家快來泡我吧!于是,專泡良家的戴同知便聞著味兒姍姍趕來了……
※※※※※※※※※※※※※※※※※※※※※※※
哚妮和耶佬回到山中,耶佬徑直去神殿面見眾長老,哚妮則像一只小燕子似的飛奔回了家,很久沒有見到自己的爹娘了,她真的想念的很。
門口的那只大黃狗還認得自己的小主人,看見哚妮回來,大黃汪汪地叫了兩聲,飛撲起來繞著哚妮轉起了圈子,尾巴還搖來搖去的,看來它也歡喜的很。
大黃的叫聲把一個小家伙從屋子里喚了出來,先是白白胖胖藕節似的一條小胖腿,然后便是一個頭頂茶壺蓋,身穿開襠褲,脖子上掛著個銀鎖,銀鎖上滿是口水的小家伙出現了。
他費力地爬過高高的門檻,睜著一雙點漆般的大眼睛好奇地看著哚妮,哚妮歡喜地沖過去,一把將他抱了起來,格格笑道:“咪酒,是不是小咪酒?哎呀,我們家的小咪酒都長這么大啦,快讓姐姐親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