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
——京城新聞圈風云錄
顧雪林
第46回:
于遠超長相思夢里游園驚夢
俞曉溪上總裁班覓如意郎君
關于女兒的工作,于遠超最初的想法,是讓女兒去一個文化學術單位,踏踏實實地做幾十年學術研究,當一個比較文學領域的專家學者。
于小燕堅決不同意,她說:“看到了鄰居中的一些白發蒼蒼的老專家,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將來?!?br>
她希望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不說轟轟烈烈,至少也是青春絢爛,人生無悔。再有,在當前物欲橫流的商品社會,掙錢的事情,總要擺得靠前、再靠前一些,搞一個精神物質雙豐收!
早在大學時期,于小燕就有一個理想:“在BJ,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
于遠超苦口婆心地勸說道:“小燕,你想在BJ買房子?你瘋了嗎?BJ的房價這么貴,你掙50年的工資,恐怕也買不起的。爸爸媽媽分的這套住房,已經在2000年房改時,優惠價每平米1445元買下了產權。爸媽離婚前已經商量好了,這套房子就是父母留給你的遺產?!?br>
“不,我不想因為我,影響你們的日常生活質量;再有,我回BJ以后也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間。我既不想成為你的影子,也不想成為你的保姆。我要獨立生活。在買不起房子以前,我就租房子,在出租間里,為買房而奮斗!”于小燕說得振振有詞。
“你會因為買房,而把自己的生活拖垮的?!?br>
“因為買房的理想,就會把自己的生活拖垮嗎?你怎么不把這看成是我生活奮斗的動力呢?我畢竟是一個有BJ戶口的人,你和媽媽給我留下了一套房,如果我最終買不起房,至少我還有一個退路,可以退回到你們的這套房里蝸居。那些‘北漂一族’呢?他們連這樣的退路也沒有,他們的退路就是離開BJ,回到老家那個生活的起點?!庇谛⊙嗖粺o感慨地對父親說。
生活中,于小燕對父親少有崇拜,新聞學自己也不懂。在她眼里,當了幾十年記者的父親有時像是一個落伍但又心有不甘的老人,頑強地跟在日新月異的生活后面,艱難地追趕。父親作為資深記者,每月工資不過才一萬多元,他自以為就很不錯了。他不知道,他的女兒跳槽到俞曉溪的公關公司,月工資是1.5萬元。將來一旦提升到業務主管,月工資還要翻一番,達到將近3萬元。
當然,于遠超也從來沒有認真想過,自己在女兒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樣子。如今,他還想像過去那樣,對女兒的一切事情大包大攬。其實,他錯了,女兒已經長大成人了,她不再是襁褓中的雛鷹,需要父母的精心養護。如今,女兒已經羽翼豐滿,可以在藍天上展翅飛翔了。
其實,兩代人之間,有時存在的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而僅僅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需要的不是墊平鴻溝,而是從同一個視角看問題。老人有可貴的經驗,可以讓年輕人少走彎路;年輕人有沖天的理想和干勁,幸福生活的大門,有時需要闖開!“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豪邁的《滿江紅》,總給人以奮進的啟示!
“爸,你在想什么呢?”
于遠超一愣,望著女兒說:“哦,我沒想什么,剛才頭腦瞬間開了個小差。”
這些年,于遠超常常坐著坐著就會思想開小差,不知道神游到哪里?再有,就是坐著坐著就會迷迷瞪瞪地睡著。據一些醫學專家說,這是因為老年人大腦缺氧造成的。
“爸,你別再挖空心思試圖說服我了,你累不累啊!你不累,我聽著還累呢!好了,今天就到這里,我要回屋上網去了。”于小燕說完,轉身回到自己的屋子去了。
剩下于遠超一個人在大廳,他抬頭望著天花板,無奈地長出了一口氣。唉,自己滿肚子的唐詩宋詞元曲,這會兒在教育女兒的問題上,哪一樣也派不上用場!有時候,自己作為父親,又何嘗不累呢?說一個人是“父親”,這是好聽的,其實“父親”還不是女兒身邊自帶干糧的“保姆”,有事聽呵,沒事聽訓。閑得沒事瞎操心,白受累,心甘情愿,樂在其中!
于遠超在內心深處已經想好了:“女兒是自己的心頭肉,自己要關心她到成立了她自己的家庭。當然,如果將來女兒的婚姻維持不下來,自己還要把女兒接回家來,好好關心照顧著。一個好父親,就是女兒終生的貼身衛士。當年教育女兒,自己是自學成材;當好女兒的‘貼身衛士’,自己也要無師自通??!”
社會險惡,人生無常。于遠超看到女兒一個人在社會上闖蕩,自己的一顆心總是懸著的。年近90歲的母親需要孝敬,20多歲的女兒需要關護。社會上的其他女人呢?于遠超的眼前閃過了淳于蘭、江一梅和俞曉溪。他思緒一時有些混亂,迷迷糊糊中,竟然在沙發上睡著了。
于遠超進入夢境。
于遠超接到江一梅的電話,說想一起到頤和園昆明湖蕩舟。江一梅在電話里還說:“聽說,頤和園是BJ人談戀愛成功率最高的地方?”
“是嗎?“于遠超回答得迷迷糊糊。
在地鐵4號線北宮門站的西南口,于遠超看見身穿一襲淡綠色連衣裙的江一梅,她素顏打扮,不施粉黛,白皙的臉上,一雙有神的大眼睛驚喜地望著自己。江一梅高興地跑向自己,牽起自己的手,兩人像一對戀人一樣走進了頤和園北宮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