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晉安元神朝傳出動靜的大山后面飛墜而去。
黑魆魆的大山深處中,蒼莽,原始,夜霧伴著山林毒瘴,在山中悄然彌漫。
雖然現在是深夜凌晨。
可這十萬大山里并不冷寂,群鳥驚飛,虎獸咆哮,當晉安飛墜到大山后面,發現這里有一條陰邑江支流的河水經過這里。
當晉安元神飄到此地時,看到這里有座墓地。
這是座由青磚砌成的圓拱頂墳墓,枯寂,荒涼,但此刻這圓拱頂墳墓炸開,里面的豎葬棺材不翼而飛,反倒是墳墓旁邊倒著一具腦漿迸裂,被攔腰踩塌成兩截的死人尸體。
那是具尸氣濃重,死而不腐,已經成了煞的百年兇尸。
可就是這么個躲藏在深山老林里吸收山中陰氣修行的百年兇尸,此刻身體被踏斷,一身陰氣與煞氣被破,徹底身死了。
那斷尸的腦袋傷口和腹部傷口,帶著牛蹄印,鎮殺它的真兇疑似是頭威猛高大的大牛?
哞!
平靜的水面下,響起一聲低沉牛吟,聲音低沉,滄桑,悲涼,像是在憑吊什么人,又像是在緬懷什么人,像是在為什么人悲傷,感傷,聲音中透露著無盡孤獨。
月華照灑。
清冷,孤寂。
晚上的水面深沉,幽冷。
透過波光嶙峋的水面。
隱隱約約可見在水下有一頭高大石牛,背上馱著一口古拙,沉厚石槨,前腿彎曲,疑似正在水下緩緩負重前行。
大石牛疑似正在朝河流外的陰邑江負重前行走去。
夜色濃黑。
那石牛與石槨在水下時隱時現,看不真切,像是活了過來正在前行,又像是一動不動,波濤詭譎。
看著水面下的詭譎馱棺石牛,再聯想到此前那一聲驚天動地的大動靜。
眼前一切已經不言而喻。
定然是那石牛拆了百年兇尸的墳墓,刨墳挖尸,重新找回了十幾年前丟失了的石槨。
至于這石槨為什么會流落至此?
這也不難理解。
石牛、石棺、屍解仙尸體,本身就是出自于一夜斷流的陰邑江,那裝了道士尸體的石槨,肯定被村民們視作災星的重新推回陰邑江。
最后這些石槨隨著江下暗流,沉浮漂流,然后被一個深山老林里的百年尸煞占為己有。
這些念頭都在轉瞬間產生碰撞,此刻,晉安也看到了之前碰到的夜叉元神和菩薩元神。
此時離得近了,晉安才看清那兩尊元神的具體長相。
那元神高手觀想出的夜叉,渾身青綠,面露丑陋兇惡,長了張血盆大口,身高三四丈,頭發冒綠色火焰,像夜里亂葬崗的幽冥火一樣燃燒。
手里舉著一把鋼叉,鋼叉在深夜里寒光閃閃,鋒利似三把刀刃。
在釋迦經典中,夜叉擅飛行,行動迅捷,身強力壯。
夜叉并非單指一種,在釋迦里把吃人魔頭夜叉劃分出很多種,有地行夜叉、虛空夜叉,空行夜叉等。
眼前這個就是尊地行夜叉元神,因為占著元神出竅,所以能夠御空飛行。
地行夜叉頭發似綠火,一只三角眼睛生長在頭頂,一直三角眼睛生長在下巴,碩達鼻孔一個朝天一個朝地,耳朵一個在前邊一個在后邊,五官上下左右顛倒,扭曲,能嚇止小兒啼哭。
在釋迦經文中描述這夜叉是個喜歡吃人的魔頭,專門喜歡散殃害人。
至于那菩薩元神,也不是個慈悲為懷,心懷善念的菩薩,而是尊兩腳赤足,手套黃燦燦金剛圈,面生四目的廟堂野神。
這菩薩身周惡風陣陣,怨氣纏身,那些怨氣都是被他殺死之人的怨恨,戾氣不肯離去。
這兩尊元神一降臨到這處河谷,就發現了水面下若隱若現的馱棺石牛,這五官顛覆的地行夜叉哈哈放聲大笑:“真是來得巧不如來得好啊,好,好,好!哈哈哈!”
手持鋒利鋼叉的地行夜叉仰天長嘯一聲:“既然屍解仙前輩遺留的石牛重新人間,并且已經重新尋回丟失十幾年的屍解仙石槨,諸位,大家等候多時,都是為了這石牛而來,不如讓我們一起聯手盡快鎮壓這石牛,然后再商議該怎么分配這份天大仙緣如何?免得等下有更多人得到消息趕來,跟我們爭奪這頭屍解仙遺留世間的石牛!”
那地行夜叉元神環目一圈,他的嗓子就如他那張丑陋面目一樣難聽,就在話音剛落,地行夜叉元神似發現到什么,那一只長在下巴的三角眼突然意味深長的一笑。
“想不到京城玉京金闕的第一高手也在這里呀……”
“嘿……”
“嘿嘿!”
除了剛到的地行夜叉元神和四目菩薩元神外,此時在河谷上空,還飄浮著其他不少元神。
這些都是能夜游遙遠距離的高手元神。
一次通道開啟。
一次仙緣。
一次石牛重現人間。
把全天下各路牛鬼蛇神都匯聚到偏居西南一隅之地的武州府。
平時一個個閉關,躲避生死大劫的神龍見首不見尾高手,此時高手云集在這河谷上空。
比如一位全身著火,陽火焚魂的高手元神。
這人應該是出自道教子弟,修的是道教中比較出名的《火練觀》觀想法。
民間有句俗語,真金不怕火煉。
說的便是這類人的元神修煉法。
元神在陽火煅燒下,洗練去雜質,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之苦,待固守靈臺,不失方寸心之時,就能做到神魂在白天出竅御物的境界。
除了這位《火練觀想法》的道士外,還有一名手持七星劍的無臉男子,也端得是奇異。
那名無臉男子的觀想法,應該也是道教里比較出名的《七星寶劍觀想法》,無臉男子只是障眼法,真正的元神是那口劍身藏有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星玄機的七星寶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