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晉安看著老道士都快嘴角急出水泡上火來,自然是一眼就看穿了老道士心里的那點小心思,他倒是沒有點破,只是覺得這老道士有時候很通人情世故,有時候又像個老頑童。 晉安見店內確實沒位置了,正轉身欲走時,食客聲音吵雜的大堂里,背后好像傳來有人在喚他的名字。 “小兄弟,老道我好像聽到有人在叫你唉?” 其實,不用老道士提醒,晉安也已經聽到了,他好奇自己在昌縣熟悉的人并不多,是哪位熟人在喊他,莫非是馮捕頭嗎?于是,晉安轉身望向聲音傳來方向。 當看到其中一桌倚欄位置時,晉安朝老道士露齒一笑:“老道,看來我們的位置有著落了。” “倚云公子,想不到今日在此能得見倚云公子。” “晉安公子,半月未見,別來無恙。” 跟晉安打招呼的人,是一名唇紅齒白,眉目英氣的仗劍溫雅儒生。 儒生與書生不同。 其實若要區別也很簡單。 百無一用是書生,只懂琴棋書畫詩喝花酒。 儒生則要學齊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外,游歷天下,戰場殺敵,胸有浩然信仰。 儒生身旁,還跟著一名老漢。 那名老漢在見到晉安時,同樣是朝晉安友善點頭,可見都是相熟之人。 眼前這名唇紅齒白的儒生,正是那晚五臟道人為他仙人指路,然后下山碰到的游歷天下儒生和駕馬車的老漢了。 “晉安公子好巧,晉安公子也是與友人來吃這家百年老店的火鍋?若是晉安公子正在發愁沒有位置,如果不嫌棄的話,可以共用一桌。” 唇紅齒白的倚云公子,朝晉安指了指位置,溫文儒雅笑說道。 晉安道謝坐下,早已經暗吞口水,迫不及待的老道士,也趕忙坐了下來。 “上次一別已快有一月吧,想不到倚云公子還留在昌縣,我以為這么多天過去,倚云公子早已經離開昌縣。” 倚云公子溫雅不失直率性格,喝了口溫酒,笑說道:“聽聞昌縣清明廟會將近,所以我和奇伯打算看看昌縣一年一度的清明廟會盛況,再繼續踏上周游各地名山大川的行程。” “若說起這一個月來,晉安公子在昌縣的名聲,可是傳遍大街小巷,名聲大噪。” “晉安公子不到一月,就連破數件奇案,有‘雷公劈尸案’,有‘溺死案’,前不久還聽晉安公子給一口鳩占鵲巢的白棺抬棺,別人抬不了棺的兇棺,卻被晉安公子抬棺成了。想必這位道長,就是那日替林家人主持移棺法事的高人陳道長吧?” 此時,剛好跟店小二點完菜譜的老道士,聽到對面有人提到他,頓時精神一振。 小友,你要跟老道我提這事。 那老道我多年的老寒腿可就不痛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