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都尉將軍你再問那幾位高僧,他們在水下怎么念釋迦降魔法咒?” 那神婆氣勢咄咄逼人。 這些民間驅魔人,不是常年跟邪祟打交道,就是常年跟各種尸體打交道。 說句難聽的,他們接觸死人的時間都比活人長。 因此一個比一個脾氣古怪。 性格乖戾。 尤其占著自身本領,這性格難免孤傲、傲慢,即便面對朝廷官員,也絲毫不客氣。 面對眼前這位鄉下神婆的沖撞,都尉將軍并未動怒,他目光沉思:“這的確是我們考慮不周了?!?br> “我們沒想到這陰邑江斷流會不徹底?!?br> “但今晚準備了這么多,若要前功盡棄,對朝廷損失太大?!?br> 都尉思考道:“這些小意外,并不難解決,我可以命守軍就地取材,連夜為諸位打造木筏,這花不了太多時間?!?br> “而且走水道速度反而更快,更省力,比起路上走路消耗的體力與時間,反而更省時省力。想必諸位也不愿意在洞窟里走上一天一夜吧?” 都尉的話,的確打動了大家。 打造木筏,利用水道進千窟洞的事,就這么定下來了。 然后,都尉將軍開始命手下那些兵卒、鄉勇,熱火朝天的伐木、打造木筏。 好在這山里什么都缺,唯獨最不缺的就是取之不盡的林木。 人多就是好辦事。 木筏與臨時碼頭,很快打造完畢。 眾人走下龍王臺,下入臨時碼頭。 “咦?都尉將軍,那位能驅動小旱魃的道教高人,不與我們一起下入千尸洞嗎?”有人好奇道。 江水枯竭的陰邑江中心,還有一層淺淺江水,承載著石槨的木筏,靜謐不動的漂浮于陰邑江中心。 那位高手道士,手里拿著只畫有敕令符咒的布偶人,端坐在石槨上閉目養神,并沒有要過來打招呼的意思。 如一位世外高人,清高,孤冷,對外界不聞不問。 盛有小旱魃的石槨,此時已重新封棺好棺槨,并重新貼回四張黃符。 唯有掛在船頭的那盞雞骨燈籠,還在亮著二縷燭火。 一縷是屬于那位道教高人的陽火。 一縷是屬于小旱魃的陰火。 都尉笑說道:“小旱魃需要有人時時刻刻看著,不能有松懈,我們等下進千窟洞后,能不能順利出來,陰邑江江水會不會提前漲回來,還得要全靠那位前輩為我們鎮壓小旱魃?!?br> 背尸匠老漢抽著手中旱煙,望著木筏上的石槨,下意識摸了摸他一直帶著的小黑棺,目光火熱的怪笑一聲:“其實,老漢我也可以代府尹大人和都尉將軍,幫忙照看小旱魃的。” “像趕尸,還得是我們背尸匠最內行,老漢我并不介意幫兩位大人趕尸小旱魃,斷流陰邑江?!?br> 都尉笑而不語。 沒有回應。 背尸匠依舊兩眼火熱盯著江心木筏,依依不舍。 “都尉將軍,這位道教高手可是來自京城玉京金闕的前輩?不知都尉將軍能不能引薦認識下這位從京城來的前輩?”這時又有一位道士站出,朝都尉好奇打聽道。 晉安認得他。 這位是來自真元道觀的觀主,道號“蒼玄道人”。 “并不是?!倍嘉竞喍绦φf道。 然后又重新說回進千窟洞的計劃:“現在計劃有變,只能借助木筏進入千窟洞,而考慮到千窟洞里空間狹窄,所以木筏無法造太大,一只木筏可以坐二到三人。在場的諸位,可有想好怎么進千窟洞嗎?” “是一人一只木筏?還是幾人一起?我提議是幾人一起,途中好有個照應?!?br> 大家嗡嗡的討論片刻后,很快有了結果。 其實。 在場的人里,三家道觀,六家寺院,基本都是一觀或一寺剛好夠一只木筏人數。 晉安、老道士、削劍三人,一只木筏。 白龍寺住持、空明和尚、弘照和尚,一只木筏。 真元道觀二位道士,一只木筏。 明月道觀二位道士,一只木筏。 南溪寺二位和尚,一只木筏。 …… 只有那些民間神婆、陰陽先生、問事倌、背尸匠…他們比較麻煩。 “嘿,什么木筏不木筏,這些外物,老漢我信不過。老漢我只信自己,好孩子,老爹我這回能不能闖過千尸洞,就全靠你了。你可莫要讓你爹爹我在這么多外人面前丟了面子?!?br> 面目丑陋的背尸匠,拍了拍他帶在身邊的那口黑棺材。 咚。 黑棺材里傳出回應。 仿佛這是口有生命的棺材。 “我們兄弟習慣了兩人合作,再容納不下他人。” 這次開口的是那對白袍黑袍的哭喪人倆兄弟,這倆兄弟一個表情似哭非笑,一個表情似笑非哭,說話腔調古怪,像是嗚嗚嗚的哭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