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里有一個地方,因為當地土壤是沙質,有很多沙丘么,所以地名就叫“沙丘”,歷史上,在這里發生過很多的故事,
……
早在紂王的時代,這里就是紂王的行宮,“懸肉為林酒作池,紂王無道類窮寺奇”,當年的“酒池肉林”就是在這里,……后來紂王身死國滅,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了,
……
后來啊,在戰國時期,這里又是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的屬地,當時的趙國出了一個比較有作為的君主,也就是趙國的一代英主,趙武靈王,……這個人的知名度可能就差一些了,估計沒有專門學過歷史的人,能了解的就不多了,
這個趙武靈王在位時么,進行了大力的軍事改革,做了行多前人不敢想像的事情,推行“胡服騎射”,使趙國擁有了一支強大的騎兵力量,趙國得以憑此西抗強奏,東并中山,北擊匈奴,辟地千里,固一世之雄也,在此時趙國的國力達到了鼎盛,所以在他的謚號里有一個“武”字,以彰顯其武功,
但是在他的謚號后面還有一個“靈”字,這是個惡謚,因為趙武靈王后來在自己的繼承人問題上廢長立幼,又造成了國家的動亂,因而晚節不保……
趙武靈王在壯年之時就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認為在國家清平,自己還健在之時交接權力,就可以使國家過渡平穩,也能讓新君提早得到鍛煉,但是因為他偏愛一個妃子,結果為了她,廢太了原先的太子公子章,改立那個寵姬的兒子公子何,是為趙惠文王,趙惠文王后來也是一代賢君,什么廉頗藺相如什么的,都是他的臣子,……
然而原先的廢太子公子章心中不滿,于是趁趙武靈王北游沙丘的時候發動了兵變,史稱沙丘之亂,……結果被趙惠文王擊敗,公子章逃入沙丘行宮,被已經退位的趙武靈王接納,
后來公子章被殺,而趙惠文王因為不愿背上弒父的惡名,于是對沙丘行宮圍而不攻,一困三月,后人有詩嘆曰“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