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殿當中,呂不韋的神情肅穆,出了自己的擔憂。
呂不韋開口道:“大王呀,情況不好,情況很不好。在關中地區,已經連續兩年大旱,第三年不好。可在河東地區出現了洪澇災害,很多居民的房屋被沖垮!在漢中地區,也是出現旱災,災情比其關中少了很多,可歉收在注定的!”
“可在漢水地區,卻是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一些大壩決堤,洪水淹沒了房屋,至于農田損失無數,南陽郡,南郡等地皆是受到波及。”
“現在唯有三川郡、巴蜀等地,保持糧食穩定,沒有遭遇大的災害。”
“很多地方上的糧食,也是無法運輸到了關中地區,我們只能勉強支撐了!”
似乎覺得數據有些迷糊,呂不韋召喚著侍從,然后取過一些竹簡。
這些竹簡,皆是去年今年各地的氣候變化,糧食狀況,還有糧食預估等等,只是一些瑣碎的信息,可仔細翻閱后,卻是發現大秦的狀態很不好,很不好。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在關中地區,連續兩年降雨稀少,涇水,渭水的水量在大幅度下降,很多的耕地陷入絕收當鄭一些型的河流,更是出現斷流,河床裸露,還有一些地區出現飲水困難。可在漢水地區,南陽盆地等地區,卻是出現洪澇災害,河水太多了,河流決堤,淹死很多的民眾,莊稼也出現歉收。
在太原郡,上郡等地區,更是去年冬季遭遇雪災,牛羊死掉不少,房屋倒塌,造成一些列的危害。
關中不好過,其他的地區也不好看。
趙政整理著這些竹簡,又是在紙張著記錄著相關的數據,越是看著越是擔心。
神情有惶恐,畏懼之色。
趙政道:“寡人想到了夫差,夫差會盟后,稱霸回到吳國,結果卻是發現連年征戰,耕地荒蕪,民眾沒有糧食,軍隊也缺少糧食。最后,吳國被夫差滅亡。世人都是,因為夫差放掉勾踐,導致吳國滅亡。”
“可寡人看來,夫差最大的錯誤,就是只顧著打仗,不顧及粟米積累。沒有足夠的糧食,再能打的軍隊也會完蛋!”
“吳國缺少糧食而亡,大秦也缺糧,也會因為缺糧而亡嗎……”
呂不韋道:“大王,不會的。這些年來,我大秦不斷的修建糧倉,有著敖倉,有著洛口倉,有著咸陽倉,這些倉庫堆積著粟米,豆子,蕎麥等,數量眾多。敖倉有五千石糧食,洛口倉有著三千萬石糧食,咸陽倉有七千萬石糧食。”
“此外,在各縣的倉庫,在各郡的倉庫,也是存儲著大約是一億三千萬石糧食,我大秦有只夠的糧食儲備,即便明年是災年,即便大秦全境遭遇災害,也足以渡過危機。”
大秦境內大約有二百五十萬戶,朝廷每年可收取大約是七千萬石粟米,除掉軍事開支,行政開支,還有各種損耗等等,可每年結余四千萬石栗米。
這些糧食,一部分折算為錢幣,布匹,還有其他。
大約有兩千萬石粟米,存放到國庫糧倉;一千萬粟米存放到了,各個縣城的糧倉當中;還有一千萬粟米,存放到郡的來糧倉。
到了現在,大秦國庫糧倉,主要是三個,一個是咸陽倉,一個是洛口倉,一個為敖倉等,三大倉庫在消耗了大量的庫存,可依舊還是有一億五千萬石糧食。
在大秦,在大秦,從事鑄墻等勞動力重的工作,早食0.5斗,晚食為0.3斗,至于站崗,或是從事其他輕體力活,早晚皆是0.3斗。若是在缺少糧食的情況下,一吃0.3斗,可以讓民眾處于饑餓,卻是餓不死的狀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