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糧食的保存,這是一個大難題。
秦國修建大量的糧倉,用來保存糧食,可沒有去殼的粟米最多保存十年。
在前線運輸的粟米,也主要是剛剛去殼的粟米。
平常的食物,若是煮熟之后,最多保存兩的時間就是變得腐敗,不能食用。
可有罐頭之后,可以將粟米,肉食等煮熟保存起來,可保存五年,甚至是十年時間,罐頭運輸到了軍中,開罐就可食用。若是覺得涼食物不好吃,只是簡單的加熱食用,也比將生食蒸煮成熟食要節省大量的木柴。
唯一有難度的,就是渡錫,或是焊錫技術。
可若是在唐朝,宋朝,明朝等,還真的有技術難度。可在戰國時代,恰好是青銅的時代,各國工匠皆是有成熟的焊錫技術。
同樣罐頭,也可讓士卒們吃上更多的肉食,體力和營養相對提升。
很多人有種錯覺,古代人缺乏肉食,可事實卻并非如此。
當今的下人口不過是三千萬人口不到,人類很是稀少,至于野雞,野兔,野狼,豹子,猛虎,狗熊,野豬等反而是橫行至極,野獸比人多。
這個時代沒有人工養殖,可野獸的數量卻絲毫不少。
至于獵殺野獸困嗎?
還真的不困難!
在人類面前,即便是兇殘的野豬,狗熊,猛虎等,也是紛紛倒下。
同樣,一個獵人每年獵殺野獸的產量,也是遠遠在農民種植粟米的產量之上。可問題是,戶人家可將粟米保存兩三年;至于朝廷,更是可保存粟米十年以上。可肉食在常溫下,只能保存三時間。
假設,獵人獵殺一頭三百斤的野豬,可獲得二百二十斤,假設一吃一斤豬肉,可此七個月。
可問題是,在沒有冷庫的前提下,在常溫狀態下,豬肉只能保存三時間。
在古代商品經濟不發達,想要三賣掉豬肉根本不可能,賣不掉的,只能送人,或是扔掉了。
想要保存肉類,只能風干。
可想要風干,至少需要大風氣,或是在風大的山口,條件有些苛刻。
想要冷庫保存,需要大量冰塊,只有頂級權貴才有冰庫。
腌制肉類,也需要大量食鹽,成本太高,只有富裕人家可以,平民不可以。
煙熏肉,需要大量的木柴,成本也會很高。
可若是用鐵罐頭保存,成本會低很多。
可保存在罐頭當中,短則是一年,長則是三五年。
過了保質期,這些罐頭只是味道不好,并非不能吃。在當今的時代,溫飽困難的時代,溫飽是第一位,至于口味反而不算什么。
當然這種鐵皮罐頭,也存在問題。
馬口鐵罐頭,本質上就是在鐵皮上面鍍一層錫,可以較好的保存食物。
缺點就是錫里面有鉛。
中國早期的青銅器,皆是銅錫二元合金,至于里面的鉛,多數是提純錫不嚴密,留下的雜質。古人也是認識到了鉛的危害性,在飲食器具當中減少,或是不用鉛。
馬口鐵罐頭,在渡錫的情況下,可能因為提純錫不純,里面鉛超標,導致鉛中毒。
這算是較大危害。
趙政只能要求,工匠提升技藝,提純錫。
況且,夏商周三代,皆是用青銅器制作大鼎,用來蒸煮食物,里面是青銅含有鉛嗎,絕對有,可還是用了兩千年之久。古人已經用了兩千年之久,也沒有出現大規模鉛中毒事件。
他只是給鐵渡錫,用來制造罐頭而已,想來問題不大。
只要不超標,危害不大。
不能因噎廢食。
罐頭食物,若是用在軍中,對戰爭的模式幾乎是革命性的變化。
昔日,顧忌后勤運輸,不能打的戰役,現在也變得可打了。
很多的軍事布置,戰場征伐等等,都是要相應的變化。
當然,可以用陶瓷罐頭,只是成本相對較高,還容易磕碰碎裂,沒有鐵罐頭堅固。
……
商議之后,秦王一聲令下,開始大量制造罐頭。
首先是鍍錫,然后卷起來。
因為缺乏機械,只能人工制作,可即便如此,三個人一可制造九十個,速度上極為快速。
馬口鐵罐頭,主要分為五種,分別是午餐肉,桃罐頭,肥肉罐頭,蔬菜罐頭,奶酪罐等,后續還會增加一些罐頭品種。罐頭上沒有拉環之類,直接用刀子切割開,然后食用。
馬口鐵罐頭在制造,速度很快。
即便有馬口鐵罐頭,也只是讓秦卒的肉食比例增加,可以較多的吃肉。
在秦軍食物分配當中,軍官可食用肉罐頭,米飯罐頭,水果罐頭,蔬菜罐頭。
至于普通的士兵,就是午餐肉罐頭為主,偶爾賞賜一些蔬菜罐頭,水果罐頭之類的。
午餐肉罐頭當中,肉多還是面粉多,就看后勤官員的心情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