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他不是藺相如,藺相如超級勇,敢于直接噴秦王稷;他若是開口指責安國君,可能會被直接烹殺。
殺死一個韓王,對秦王而言,沒有絲毫心理負擔。
守孝一年就一年吧,學宰予就學宰予吧!
秦國還不在乎,他還開口說什么。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孔子周游列國,也沒有去秦國,在這位老人家眼中,秦國屬于危邦。
孟子周游列國,可也沒有前往秦國。
荀子倒是前往秦國,與應侯交談,與秦王交談,說著重用儒家帶來的好處,可到了最后卻是灰溜溜的離開。
秦國,不喜儒家那一套。
服孝三年,還是難為秦王了,服孝一年便可以了。
韓王說道:“那我就為秦王,守孝一年之久!”
安國君說道:“一年就可以了!”
在棺材前,韓王吃住在這里,謙卑的好似奴仆,好似兒子一般,為秦王守靈。
安國君看著這一幕,卻是問道:“楚呀,你如何看韓王!”
秦異人思索著,說道:“韓王這樣謙卑,必然有所圖。若是我所料不差,想要靠著為先王守靈,獲得我秦國好感,免于滅亡。韓王此舉,讓我想到昔日的越王勾踐,也是如此謙卑的侍奉著夫差。”
“可等到吳國疲憊的時刻,勾踐卻是心狠手辣,直接攻擊吳國的側背,直接滅亡吳國。”
“韓王如此謙卑侍奉著我秦國,并非真的誠心,只是畏懼秦國的干戈,若是秦國陷入危局當中,韓國將率先背刺我秦國。”
安國君說道:“昔日的時刻,韓魏也是謙卑的侍奉著智伯,可等到智伯與趙無恤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刻,卻是直接背刺智伯,導致智伯死于晉陽城下,我秦國不要學智伯,不要被韓國的恭敬所迷惑!”
“鷙鳥將要發起襲擊時,必先收翼低飛;猛獸將要搏斗時,必先貼耳伏地;圣賢將要行動時,必先向人表示自己的愚蠢遲鈍。韓國欲圖我秦國的時刻,必然謙卑而順從。此刻不滅韓,不是不能滅,而是時機未到!”
秦異人點頭道:“孩兒明白!”
春秋無義戰,戰國無信義。
而今的時代,國與國之間一點信任也沒有,人與人之間一點情誼沒有,有的只是利益,也唯有利益。
智伯為何失敗,就是低估了人性的無恥,不是無德而亡,而是太講究道德,于是滅亡。智伯會犯下的錯誤,秦國不會犯下,韓國必然滅亡,這是必定的,不論韓王如何謙卑,如何恭敬,可必然要滅韓國。
昔日,夫差心軟,沒有滅掉越國,為吳國留下禍患;可秦國卻不會心軟,也不會為自己留下禍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