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眾人圍坐在四周,中央有著泥土、沙子、石頭等,堆積泥塑而成的地形,有著山嶺,有著河流,有著山谷,有著沼澤,有著關卡長城,還有著各色旗幟。
雙方軍隊在對壘。
在地形當中,有著黃河,汾河,有著太行山,還有各種孔道。
黃河的河段當中,有著關中地區,有著河東地區,洛陽等地區。
在太行山脈,有著四大陘: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
軹關陘連接河東與河內,是關中東向今河北的捷徑。太行陘、白陘和軹關陘一樣,不僅是是古河內地區的偏門,也是河內進入上黨的孔道。滏口陘最重要,不僅聯系上黨和邯鄲,還控制著趙都邯鄲與故都晉陽的聯絡要道。
在地形上,有著廉頗設立的三道防線,百里石長城防線、丹河防線、空倉嶺防線。
后來,空倉嶺防線防線失守,只能困守兩道防線。
左邊跪坐一個學生,右邊跪坐一個學生,一人扮演白起,一人扮演趙括,又是取出算籌,開始在平地上布局,開始軍事推演,兩軍進行交鋒。
一個籌子,代表一萬兵馬。
交戰當中,秦軍六十萬,四十萬戰兵,二十萬輜重部隊;趙軍四十五萬,三十萬戰兵,十五萬輜重部隊。
雙方在排列兵馬。
秦軍屯兵于戰場西南的山谷之中,地勢險要,其勢猶如掘坑待虎,而趙軍駐扎大軍于長平以北的平原地帶,無險可憑。秦出山谷攻趙易,趙入山谷圖秦難。趙大軍如若入山谷攻秦軍,秦軍只要封閉山谷,斷趙軍后路,數十萬大軍便會成為甕中魚鱉。
開局就是對趙軍不利。
雙方開始出動,“趙括”在進攻,這一次趙括出兵極為謹慎,戰兵與輜重部隊集合嚴密,“白起”多次率兵攻擊,卻是無法擊潰,反而折損了兩萬多騎兵。
“白起”只能困守在營寨當中,“趙括”連續進攻卻是失敗,糧草不濟,只能是后撤而去。
就在這時,“白起”率兵包圍而來。
五十萬大軍,包圍“趙括”三十萬大軍,趙括撤離而去,突破“白起”包圍圈,撤離到撤回太行山以東,依托壺口關、滏口陘、井陘設防。
這一戰,“趙括”突圍成功,可自身折損十五萬大軍。
“白起”折損二十萬大軍。
雙方又是在對峙。
“白起”一部分軍隊趙括大軍對峙,一部分開始攻略太行以西,晉陽等地,又是從太行出兵,切斷雁門郡、代郡等地與邯鄲的聯系;一部分騷擾前線的糧道。
趙軍再次大敗。
壺口關、滏口陘、井陘設防,趙軍再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