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來的這些年輕人,雖然紛紛支持道格,但是他們并不覺得這款《壟斷》能賣出多少。
木頭的房屋模型,頂多占用一個工人的工作量。
哪怕就是一萬份《壟斷》又能占多少貨輪的空間呢?
染料也同樣如此,區區幾桶染料而已。
如果道格不知道《大富翁》這款游戲的正版銷量,全世界破兩億,盜版更是數不勝數的話,他也不會相信這樣一款小小的桌游,能夠有如此大的魔力。
盡管這款游戲有著號稱批判資本主義的精神內核,但是他更吸引普通玩家的還是他那容易上手的玩法,上(和諧)癮的內容以及合家歡的屬性。
從目前測試的結果來看,《壟斷》的趣味性的確很強,對于這些“見多識廣”的耶魯學生同樣如此,更何況是那些缺乏娛樂的貧民呢?
不要用二十一世紀普通人的娛樂水平,去衡量依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的普通人娛樂。
盎克魯-撒克遜這幫新教徒,來到北美大地上,為什么兒女成群?一是因為土地富饒,二是因為他們也沒有其它的娛樂活動。
閑暇時光的娛樂活動,除了造娃還能干啥?
印刷技術和文化水平的限制,平民較難閱讀大量文字消遣,留聲機還未出現,電影更是不知在哪。
音樂會、戲劇表演,那是富有的人才能天天去的地方。對于脫離了窮人層次的市民階層來說,也僅僅只是幾個月才能去上一回。
哪怕是酒館里賣唱的歌手,也并不是每一個都能聽到。
在這樣一個娛樂貧瘠的年代,有一款像是《大富翁》這樣玩法簡單又有傳播性的桌游,難道沒有前景廣闊的巨大市場么?
當然有!
下午茶時間。
原本道格已經準備好了一些糕點,可惜的是這些小老爺們,看不上他準備的“庶民食物”,紛紛乘上掛著自家標志的馬車,前往紐黑文城中最好的茶館。
他們要在那里悠哉悠哉地品嘗下午茶,同時再來上一盤《壟斷》。
道格目送他們離開,沒有與他們同去。
他接觸他們的目的是想要讓他們幫忙宣傳《大富翁》,現在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