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宋端平和陳愉、陳慵在側,聞言也是擔憂道:“若是派趙宗暉去,還可能是耍手段,但趙宗漢去的話,只怕要下狠手了!”
“不行!”陳恪咬牙道:“我得去一趟齊州!”
“你還有差事呢!”陳愉阻攔道:“再說多少雙眼睛盯著你,你能脫得了身么?”
“還是我去吧。”宋端平站起身,看看陳恪道:“你這是什么眼神?我的武功比你好,心思比你細,對陳伯伯的關心,也一點不比你少,你有什么不放心的?”
“放心……”陳恪尋思片刻,點頭道:“那我老爺的安危,就拜托你了!”
“嗯。”宋端平點點頭道:“事不宜遲,我這就出發!”
“多加小心!”兄弟之間沒有客套,陳家兄弟把他送到門口,宋端平便騎馬揚長而去。
第二天,陳恪便北上迎接遼使。過了二月二,拂面的東風溫暖怡人,汴河兩岸的垂楊條變得黃嫩嫩,像情人的小手,輕撫著那翡翠樣的春浪,把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澆灌的翠綠翠綠。
無數種不知名的小花,將這碧綠的平原點綴成錦緞,小鳥兒歡唱春歌如畫,牛馬**春光如酒,如此迷人春色,怎不叫人心曠神怡?
是以整個隊伍的官吏兵卒,對這趟公差都十分享受,只有陳恪一直陰沉著臉,且走得極慢極慢,倒讓下官們不得歡暢。
就這樣磨磨蹭蹭行了幾日,渡過黃河前,陳恪突然接到一封密報,看完后終于長舒口氣,嘆道:“可見老天還沒瞎了眼!”于是心情轉好。行進速度也加快不少,數日后便到了雄州城。
再往前就是邊境了,宋朝的接伴使向來都在此處迎接遼使。
陳恪是二月中到的雄州,一直等到三月初,遼國的使者才姍姍來遲……倒也不能說遲來了,畢竟主人早到迎候才不失禮,宋朝以禮儀之邦自居,向來看重這個。
不過陳恪在雄州。倒也沒閑著。作為大宋的邊境重鎮,雄州的邊貿極其發達,四海商號的重要據點便設在這里,每日里數匹快馬往來于雄州汴京之間,將最新的情報傳到他的手中,并送回他的指示。
在他離京的半月里,汴京城里的故事真不少,先是齊王領銜,查辦‘蹴鞠場爆炸案’,把當時戍守場內的兵卒都抓了起來。嚴加訊問。接著開封府以涉嫌煽動百姓為由,查封了印發‘蹴鞠報’的小石潭印社。接著。齊州傳來消息,經知州陳希亮數月尋訪,得各縣民夫證詞三千三百份,證明二股河死難民夫數量,遠超官方公布的數字!
但是陳希亮的奏本被趙禎直接留中,看一看隨同抵京的兩大箱證詞,大宋皇帝沉默了很久。還是決定再給某人最后一次機會。
這天散朝后,趙禎移駕垂拱殿,兩府八公。并三司正副使,及諸位皇隨駕議事。方才的大朝,其實議不了多少事體,更注重的是儀式性。諸多軍國大事,是在這垂拱殿的小朝會上決定的。
分班立定后,眾臣都看到了那兩口扎眼的箱,但趙禎不說是什么,他們也不能問。趙禎有些疲乏了,便在簾幕后歪著,由韓琦來主持會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