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陳恪會說自己的語言,那曼薩穆薩的表情,頓時生動多了。其他本來站在一旁的人,也走過來,紛紛向陳恪致意,并表明自己的身份。
這首批前來大宋的學者,啟程時有五十人,連帶一部分家眷,一共二百多人。盡管阿齊茲已經(jīng)很悉心的照料,但還是不可避免的有人在海上去世,其中就包括三名優(yōu)秀的學者。
抵達大宋的四十七名學者中,有波斯人、埃及人、敘利亞人、乃至拜占庭人、印度人。其大部分都是信仰伊斯蘭教,但也有景教徒、印度教徒、薩比教徒……總之,是一個多民族、多信仰的學者群體。
沒有這樣兼容并蓄的開放風氣,也不會有轟轟烈烈的百年翻譯運動!
在一代代阿拉伯帝王的大力支持下,阿巴斯王朝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學者,孜孜不倦的將波斯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的輝煌成果,翻譯成了阿拉伯文字。
浩若煙海的神學、醫(yī)學、星象學、天、哲學、數(shù)學、物理學等上萬種著作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極大的豐富和增長了阿拉伯人的見識、學問。更為重要的是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演繹法、類推法、證明理論和三段論的形式理論等被大量而廣泛地應用于辯論、研究、表達及論證方法,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孕育出了璀璨之極的古阿拉伯文明。
而且這場翻譯運動中,受益最大還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歐洲人。
可以說,沒有阿拉伯人對世界文明的吸收保存,歐洲人就無法走出蒙昧的中世紀、進入偉大的文藝復興。當時,歐洲人在教會統(tǒng)治下,已經(jīng)不知道自己來自何處。處于愚昧無知的混沌狀態(tài)。即所謂的‘黑暗中世紀’。
直到十二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歐洲人攻陷托萊多城,在該城發(fā)現(xiàn)了大量阿拉伯文的古希臘著作。他們才知道自己傳說中的祖先。竟是如此偉大。居然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擁有了如此偉大的思想!表述這些思想的著作不僅被異教徒翻譯成為阿拉伯文字,而且?guī)椭⒗藙?chuàng)造了如此富足的財富。
于是他們在托萊多城開辦翻譯學校。吸引大批歐洲學者來校學習,并將阿拉伯文的著作,翻譯歐洲文字。由于他們的工作,亞里斯多德、托勒密、歐幾里得這些早被歷史淹沒的先賢,才再次出現(xiàn)在中世紀的歐洲,直接從根本上沖擊了教會的神學統(tǒng)治基礎(chǔ)。
什么是文藝復興,就是復興希臘文化,希臘文化從哪來的?從阿拉伯文翻譯回來的……
陳恪既然來到這個世界,自然不會讓歐洲人獨美,何況他也正趕上了好時候。一來野蠻的塞爾柱人占領(lǐng)了阿拉伯。強力推行蘇菲主義,非但不再贊助這些自由的學術(shù)活動,反而將那些來自異教徒的思想視為毒害,打壓和排斥廣大學者。
二來,也因為塞爾柱人瘋狂的迫害基督徒。禁止他們到耶路撒冷朝圣,導致基督教世界和阿拉伯世界尖銳對立,雙方已經(jīng)在海上打成一片。歐洲人切斷了阿拉伯人的商路,并叫囂著要組成遠征軍,光復圣城耶路撒冷。
依靠商業(yè)興旺阿拉伯人,生活水平大不如前。整個國家都在整軍備戰(zhàn),那些從事翻譯和學術(shù)工作的人,自然更加不受重視。許多世代生活優(yōu)渥的學者,不得不走出智慧宮、翻譯館,從事抄寫記賬等瑣碎的工作,以求養(yǎng)家糊口。
這正好給了阿齊茲招攬人才的機會,加上大宋本就是世界的文明中心,有著無與倫比的吸引力。在優(yōu)厚條件的誘惑下,那些處于失業(yè)狀態(tài)的學者,幾乎沒有不心動的。這批來的四五十人,只是來打探情況的先頭部隊,若汴京城真如傳說中那樣,是文化人的天堂,還會有數(shù)以十倍、幾十倍的學者陸續(xù)跟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