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現在秦靂他們就要沿著上官丞相走過的道路,一路上打打殺殺,至少得攻占三十座城池,還得保證到上京城時不能損失太大,以免被人家齊國人笑話。這該是多高的難度?。康@還不是最困難的。 其實深入敵境,尤其是這種除了錢什么都沒有的敵國作戰,后勤補給才是最大的難題。想想吧,三個軍四十五萬人,想要長期圍困齊國的都城,就要靠兩千五百余里的漫長補給線……當然,如果能打通壺關防線的話,距離將會大大縮短,可秦雷對那段綿延百里、棧道無數的狹長大峽谷記憶太深了……萬一齊國人再想法子炸掉一截子山路,還要不要深入敵境的部隊活了? 他便干脆利索的否決了這條線,選擇了那遠卻坦蕩的兩千五百里。為此,秦國將派出一百萬民夫運送物資,另外最新組建的志愿第八軍二十萬人也必須全搭上,負責輜重的押運工作,以免齊國人破壞補給線。 四十來萬人打仗,要一百二十萬人支援,這事兒咋看咋荒謬……其實常規的做法應該是步步為營,逐步占領對方的領土,然后就地征糧,再驅動當地百姓運送,這樣就會大大減少耗費。 但這荒謬的計劃乃是出自秦雷和他的參謀們的反復斟酌,自然有其道理所在。因為齊國是一個大國,如果按部就班的攻打,最快也要明年秋天才能進逼上京城。但若是拖到那時還沒有圍困上京城,秦雷花血本造成的齊國糧荒將大大緩解……知道上當受騙的齊國人已經改回種糧食了,最多到明年夏天就有收成,到時候戰爭就會演變成拉鋸戰!對客場作戰的秦國人來說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若是陷入對齊戰爭的泥潭,國力比拼就會變成人力比拼,毅力比拼!以一敵二的秦國勝面太小了。 必須要抓住良機,在齊國最虛弱的時候,趁他病、要他命!這就是秦雷的指導思想。若不是伯賞元帥出了意外,他將親自指揮這次軍事冒險。但現在南線更需要他,他也就只能將帥旗交給秦靂,讓他在樂布衣的輔佐下,來完成這次無論成敗,都注定要載入史冊的大躍進。 好在還有樂先生,否則秦雷還真不敢把這么重的擔子交給老大呢。 ~~~~~~~~~~~~~~~~~~~~~~~~~~~~~~~~~~~~~~~~~ 當然還必須有另一支策應的部隊。 秦雷命令徐續和沈濰率領鎮國第五軍、志愿第九軍共三十萬兵力從北線出擊,預備在攻克齊國十萬人駐守的壺關外防線后,再阻擊從北疆回援內地的二十萬齊國邊防軍。這三十萬對三十萬,將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慘烈大戰,齊國的優勢在于占據主場之利,秦軍的優勢在于敵人不在一處,至少在先期會有人數上的優勢。 但戰場上不可知的因素太多,秦雷并沒有對這一路抱太大的希望,給他們的命令也僅是在攻克齊國壺關防線后,黏住齊國二十萬北疆邊防軍,阻止其回到上京,與二十萬禁軍匯合,給另一路的主攻部隊造成無法克服的困難。 為了避免東郭勒爾草原游牧,趁機南下侵擾內地,秦雷傳令給在郭勒爾草原上走私幾十年,這十年來更是壟斷了北方貿易的沈絡,授意他不妨多開些空頭支票,穩住那些韃子,等把國內平定了,再去料理他們。 安撫那些桀驁不馴的游牧部落,這對別人來說也許很困難。但對現在的沈絡來說,不過是把他們叫過來吃個飯,再囑咐囑咐的事情。 沈老板之所以如此牛皮哄哄,是因為人家財大氣粗實力強……憑著異常豐厚的待遇,他招攬了一支三萬多人的護衛隊。而且是由王府派出黑衣衛軍官長期訓練,都配備著精良的武器。這是所有游牧部落都沒法比的。 第(2/3)頁